http://s6/mw690/001psovvzy6OkAHTrWB15&690
论能源战略的均衡管理
通过研究能源战略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其均衡关系和运行机制,使其内外部各要素在质、量和能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度”,以期实现能源战略的整体和谐,从而发挥其最大效能
文/蒋泓峰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的发展命脉,只有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与均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应对其他各国的能源战略部署,将对中国下一步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管理
能源供给的本质是生产。一方面,能源生产过程要实现绿色化。过去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大量破坏和污染,未来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另一方面,供应来源应形成多元化格局。
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能源生产体系,成为能源生产第一大国,不过能源生产的总体水平仍相对落后。推动化石能源安全、高效、清洁生产和转化是我国能源生产革命核心内容,还要加快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无碳转变。
据测算,到2050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可达到35.4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33.5亿吨,占67.7%;原油2.3亿吨,占9.3%;天然气1500亿立方米,占5.6%,水电11540亿千瓦小时,占4.5%。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形势,能源生产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据预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口量,在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规模约占年能源需求量的1/10。
关于提高能源利用水平方面,笔者曾在国外考察中了解到一种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即全面实现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分级利用和管理,在热力学有关原理和概念基础上,依据各种能源资源数量特别是质量的差别,划分能源资源的级差,根据级差的不同,合理使用利用相应级差的能源资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资源的不当使用利用和浪费。水、煤、油、电、气、蒸汽等等,都可按照质量数量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级差。分级使用利用,就是对应不同的能源资源需求,提供适合质量适合数量的能源资源供给,达成能源资源利用质量和数量的相对平衡。
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管理具有四个突出优点:一是可以长期缓解能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二是可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保障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避免石油能源危机在中国发生;三是可以促进能源、资源、环境、经济和人口互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可以不断提高综合能源效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力、物力、财力、自然力、运力和时力六大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
中国从过去保持下来的需求量决定供应量的能源供需模式和观念需要打破。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建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在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的同时,转变消费观念,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增强企业及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消费。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均衡管理
能源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从木材时代到煤炭时代再走向石油时代,人类能源转换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而从石油时代往后走,全世界都在有意识地主动研究。清洁、高效、低碳、多元、可持续,无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同时,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但是,当前在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认识,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落实还不够。
当前,实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均衡管理,必须大力推广各种节能技术和产品,立足当前,节能降耗。必须加大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各种有关的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科学可靠的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为构建绿色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早在2006年,我国就对未来替代能源做出总体部署,制定三个方向: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不论石油产量顶峰是否出现,现在整个环境污染已要求降低高碳能源使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能源也在试图告别过去的污染、环境破坏等不利因素,向更清洁、更高效、更方便的可利用能源转变。采用新能源战略是文明进程的要求。目前全球最需要关心的是全球变暖,时代的变迁最后导致人类不得不采用新技术,即使这个技术本身并不便宜。
未来三五十年,传统能源势必会遇到一些挑战,尤其是油气稳定的大规模供给。保障能源安全必须实现能源和化工原料来源多样化,通过科技创新,包括基础性的科学、新技术应用,还有系统集成促进传统能源的优化利用,开发非传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
能源消费结构的均衡管理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都很低。现在,我国的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交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对能源提出新的需求。我国已成为石油纯进口国家,而且进口量还在逐渐增加。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对国家经济安全也构成了威胁。此外,长期消耗化石燃料,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能源消费结构的均衡管理,首先要实现能源自主自给与依赖能源外交外供相平衡,勘探开发大型能源基地与开发利用中小型能源基地相平衡,重点发展宏观型公共型网络型能源与大量发展微观型个体型独立型能源相平衡,开辟能源来源与节约能源流量相平衡,加大能源供给量与提高能源贮备量相平衡,开发利用节约传统能源与发现创造创新高新能源相平衡。
笔者以为,确立均衡发展模式的能源战略首先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具体而言,中国的石油消费只占全部能源消费不到20%,优化能源结构需要从控制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过快开始。在我国,煤炭资源依然保持着高需求,这并不符合当前以新能源为发展方向的国际趋势。相比之下,天然气的发展空间似乎更大。同时水电、核电也将给我国大规模增加清洁能源,应该成为能源战略的优先选择。
能源消费结构的均衡管理,首先要实现总量控制。应该重点考虑能源消费总量峰值,从国家层面对未来做一个具体的规划,比如何时能源消费总量会达到峰值;其次,煤炭也要有消费峰值的概念。因为煤炭现在用量还非常大,国家应该制定目标,到什么时候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多少;再次,要引导整个社会消费观念进行重大改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过去长期依赖的粗放式、高能耗的产业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关键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如果结构调整不到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