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功从策划开始
一、策划的起源
“策划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但“策划”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由高智商人士从事的工作,如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都堪称智慧通神的策划大师。我国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策划机构虽然出现较晚,但策划制度及其机构在我国古代早就成形,如养士、谋士、幕僚、幕宾、谏议大夫以及翰林院等。而最近几十年,“策划”一词逐渐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时尚词汇。
“策划”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隗嚣传》,“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在古文中,“画”与“划”相通,“策划”与“策画”可以互相替代。比如,现在的日本大公司一般设有“企业策画”部门,其意就是企业策划。我们知道,汉字从唐朝传入日本后,成为构建日文的基础。后来,中国汉字不断发展,但日文还保留了古代汉字的特点。“策”这个字,有多重含义,一是指一种带刺的马鞭,由此引申出驱使、督促之意;二是指古代写字用的一种长而薄的竹木片,由此引申出简策、策书等含义,这是古代对答政事、经义的一种文体。三是指古代计数用的一种工具,与筹相似,事实上,“筹策”经常连在一起使用。比如,《道德经》有“善数,不用筹策”的句子。“筹策”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一般200多枚为一束,放在布袋里,随身携带。遇到需要计算时就拿出来使用。它又称算筹、算子,在中国曾应用数千年之久,直到算盘问世,这种原始工具
才退出历史舞台,但“筹策”这个词汇保留了下来,引申为思考、对策、谋略或计划。
古代的策画和现代的策划,取的都是“策”字的第三义,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种高智商思维活动。前面讲过,“划”通“画”,原意是指用笔写画,或用棍子之类划拉,引申为计划、指点的意思,是指通过某种形式将心中所定之“策”表达出来。表达的形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写一份建议文章、计划书、策划方案,可以在地图上边指点边解释,也可直接口头陈述。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关键要让对方完全清楚自己的构想,以利后期执行。
无论古代或现代,担任策划工作的通常是智囊人物或智囊机构,而不是直接的领导者或执行者。那么,首先要把自己的策划思路准确表达出来,让领导者或执行者理解和接受。当然,领导者也可能同时是策划者。总之,策划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表达过程。两者同样重要。有的策划者在思考时设想得很完美、很周到,但由于表达能力不足,对方只听出六七成,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完美的策划,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真正的策划高手,是能够把策和划都做得很完美的人。古人把策划二字连用是有道理的,为了准确表达构想,通常要使用一定的工具或道具。我们不妨看一个张良以筷子为筹策,替刘邦出谋划策的真实事例。张良一生为刘邦做过许多重要策划,据《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记载,张良“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刘邦称之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最重要的一次策划在公元前203年,当时,刘邦的驻地荥阳在项羽猛攻之下,形势危急。郦食其建议刘邦重新恢复六国,他认为,六国君臣、百姓得到恩惠后,必然俯首称臣,助刘邦完成霸业。刘邦觉
得这个主意不错,准备派郦食其带着印去分封六国。
郦食其出发前,张良正好从外地赶来谒见刘邦,其时刘邦正在吃饭,见张良来了,就把郦食其的计谋告诉他。张良说:“您要是这样做,那您的事业就快完了。”刘邦大惊失色,忙问:“为什么呢?”张良说:“我就借您桌上的筷子,为您算算账吧!”为什么要用筷子呢?因为口头表达时,对方会边听边忘,最后讲完了,对方还是糊里糊涂的。不像书面表达那样可以摆在那里让对方细细思考。为了加深对方的记忆,需要标示要点,所以,古代谋士常带着筹策,不光是为了算数,也是为了献策时使用。复杂的计策还要考虑有利因素几条、不利因素几条,一条放一根筹策,讲完了,基本上就知道成算有几分、风险有多大。也有人用手指醮着酒水,在桌上写字,第一条是什么,第二条是什么,其作用是一样的。张良借桌上的筷子当筹策,目的也是让刘邦清楚要点。张良首先问:“以前商汤王讨伐夏桀时,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到杞地,是因为他有把握置夏桀于死地,现在您有把握置项羽于死地吗?”刘邦摇摇头说:“没有把握。”张良就摆上一根筷子,表示第一个要点,他可能还用别的方式标示了关键词,但这点没有历史记载,只是猜测。接下来,张良每问一个问题,就摆上一根筷子,最后他说:“如今天下
的有志之士离开亲人,追随陛下征战,日日夜夜都想有一份容身之地。如今,您要分封各国的后代,那么天下的志士就都有了存身之地,谁还会跟着您呢?这是第八个不行的原因。”张良边说边在桌子上摆了一根筷子,最后得出结论:“所以,您如果用这个策略的话,你的事业就要完了。”
刘邦盯着桌上的八根筷子直发愣,越想越觉得如果分封六国的话,必遭失败。最后,他气得大骂郦食其说:“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刘邦说话有点流氓腔,但大事不糊涂,当即决定取消分封六国的计划。在此例中,郦食其认为分封诸侯能够争取天下民心,张良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分封诸侯只会使天下民心涣散。为什么会产生相反的判断呢?主要是眼光不同。应该说,两个人的策划
都是建立在洞悉人性人情的基础之上。郦食其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人们总是喜欢和拥护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痛恨和反对让自己蒙受损失的人。所以,让人们获得利益而避免损害,通常是争取民心的最有力手段。
但是,张良不仅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好逸恶劳的一面——当自己渴望的东西尚未到手时,会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去争取,甚至不顾利害、不计生死。一旦追求的东西到手了,就会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如果刘邦打下了天下,分封诸侯有利于天下稳定。
但他正在跟项羽作战,不应该让追随们马上得到渴望的东西,只能给追随者们一个追求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共同奋斗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张良的见识比郦食其更高远。张良的分析是策划的核心,八根筷子也起到了辅助作用,根根戳到刘邦的心坎里,比单纯的口头陈述效果好多了。
以上观之,传统策划有如下六个属性:
第一,策划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高级思考活动。
第二,策划是一种由策划者个人或策划团队提出实施方案的行为。
第三,策划既可以是设计某项行动的方案,也可以是否定某项行动的方案。
第四,策划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论证。
第五,策划应该对成败概率进行评估,使对方对可能的利益和风险都心中有数,不能只报喜而不报忧。
第六,策划应该寻求合理的表达方式,使相关人员完整地理解策划人的全部构想。
二、现代策划的最新定义
在现代社会,行业越来越多,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事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对策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如此,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务,都可能波及全世界,所以,我们在从事策划工作时,不仅需要考虑本地、本国的情况,还需要以全球性的眼光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策划难度自然越来越来大。当然,我们现在拥有的策划工具也先进多了,不仅有电脑、网络等各种办公设施,在软件方面,也有经济学、统计学、高等数学等各种应用工具。随着时代变迁,策划的内涵也变得更丰富了。其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去以个人策划为主,而现在却以团队策划为主,强调集体智慧。
第二,过去的策划以实现单一目标为主,而现代策划却往往在一个目标下面设定了多个分目标,要求面面俱到。
第三,过去以团队内部成员进行策划为主,现代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策划公司。
第四,过去的策划主要考虑大方向,而现代策划往往精确到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个细节。
那么,现代策划应如何定义呢?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受到大家公认的定义。每个策划家都是根据各自从事职业的特性及其偏重面对策划二字做出自己的定义。下面是一些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日本策划家和田创认为: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效果的智慧,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
资深策划专家陈放认为:策划是指运用人的智能,对未来所做的事情进行预测、分析,使之有效完成。深圳著名策划专家朱玉童认为:策划就是创造性地去解决有关经营管理、营销等问题,当然还可以延伸到一些非营利机构,如运动会、政府机构等。实际上所有的工作都会遇到策划的问题,它是一种动脑筋的过程,当遇到一个问题,用常规的方法不能解决的时候,就需要创造性思维,使这些看似不可解决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重庆资深策划专家王树森认为:策划是“三分思维,七分科学”的系统理性活动过程。策划有三个基本属性,即目标性、创造性和可操作的科学性。
以上观点,都抓住了策划的要点,只是关注点各有不同。在总结、概括中外策划名家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对策划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策划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在现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工具,对未来进行预测、分析,并在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以便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条件和整合现有资源,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的创造性思考活动。
一个完整的策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必须合乎事物成败规律。也就是说,根据客观情况确定目标和实现方
法,而不是照搬他人的成功方法,更不是想当然地做事。《说苑》云:“今夫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易;是以君子先相其土地,而裁其器,观其俗,而和其风,总众议而定其教。”意思是:现在的社会不同了,事情也发生了变化。事情变了,时势就有差异,社会风气也随之改变。所以,聪明人做事,先观察土地,然后决定使用什么工具;先观察民情,然后决定事业目标;先综合大家的意见,然后制订具体措施。一个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策划才能实施成功。如果一开始就走偏了路,怎么可能达到理想结果呢?
第二、必须以一定资源为基础。所谓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社会
资源、政府资源和人力资源。这是策划的物质基础。策划的一大任务就是合理整合这些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效能。在策划时,可以对未来的变化作一些假设,从而以变应变。但资源是不能假设的。没有资金,就不能假设有资金;没有技术,就不能假设有技术;没有人才,就不能假设有人才。当然,资源不足却必需时,也可以策划如何获得资源。但资源是不能省略的,否则就成了无米之炊、空中楼阁。
第三、必须设计出完整、精密的实施方案。现代策划要求比较精确地设计出
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如预期目标、资金预算、人员分配、工作进度、操作流程、部门交接、意外事件应变等等。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且时效性强,一件事做好一点或做差一点,早一天完成或晚一天完成,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所以策划必须做得像机器运转一样精密。我们不妨看“华人首富”李嘉诚在七天内建成一家工厂的策划案例。
李嘉诚初创业时,办了一家塑胶公司。有一次,他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七天后,北美一家大公司将派特使来香港考察,选择一家实力最强的塑胶花厂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当时,从工厂规模、技术设备、员工素质这三项主要指标来看,李嘉诚的公司与“实力最强”距之甚远。但为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定在七天之内使公司上升到“最强”。李嘉诚将公司人员分成三个作业团队,他本人率领一个团队,负责向银行贷款、设备购进等;一个团队负责厂房租赁、装修以及设备安装;一个团队负责员工招聘和培训。三个团队齐头并进,24小时轮番作业,而且每一天的进度都有详细安排,一切照计划进行,终于在七天内建起一座新工厂,并如愿以偿地跟那家公司签订了合同。在此例中,建造一家新工厂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平时最少需要半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计划就失败了。李嘉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设计精密,环环相扣,把每个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了,并且用到点子上,从而实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目标。
第四,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策划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科学合理,一方面,应设计在执行者的能力范围之内,只要执行者付出相当努力就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必须让执行者乐于执行。如果难度远远超出执行者的能力范围,或者使执行者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那么,再完美的策划也会以失败告终。
美国企业家罗杰·史密斯就做过一个典型的失败策划。他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后,宣布要创建“世界第一家21世纪的公司”,这将是一家拥有高级技术精英、不用纸、不用灯、无人操纵、全部电子化的制造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史密斯进行了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改革。
史密斯在通用汽车公司改革了七年,“21世纪的公司”没有建成,通用轿车市场占有率却由原来的47%下降到35%,创通用50年以来最低纪录。利润头三年下降了35%,公司的财务状况极度恶化。员工士气更是低落到极点。终于,董事会忍无可忍,集体表决,撤销了史密斯的董事长职务。媒体是这样描述这一事件的:“当有权把他撵出通用公司的一些人最后说话时,史密斯就像流浪汉的小狗一样,他把他自己原来的战略计划全部抛开,像小偷一样从屋里溜走。”
史密斯的策划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要实现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并不太难。但他完全忽略了普通员工的心理。按他的设想,通用公司最终只需要数千名技术精英,而公司现有员工数十万人。这就是说,大家工作越努力,越是会把自己尽快赶到失业大军中去。那么,谁愿意做这件傻事呢?失去了广大员工的支持,史密斯的目标怎么可能实现呢?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在策划时,不仅要考虑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更要考虑执行者的心理。这是决定策划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三、策划的种类
“策划”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策划是指由专业策划人员、策划部门或策划公司根据任务要求所做的实施方案。它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任务目标是由上司或客户指定的,策划者仅负责设计如何达成任务的方案。第二,策划者通常需要将设计内容做一份或多份正式的、书面的策划方案。第三,策划方案要根据一定程序审批通过。因此,不仅策划方案的内容重要,它的表达形式也非常重要,需要充分领会上司或客户的意图及喜恶倾向。第四,策划者仅仅是边缘人的角色,并非组织的核心成员,对策划方案是否实施没有决定权,对实施过程没有监督权,也不对实施结果负责。
广义的“策划”是指人类为达到某种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技能所采取的某种方法、策略或计谋,以及实施过程。广义的策划运用于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宗教、生产、生活等各行业、各领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策划,有人的地方就有策划。制订一个完善的计划固然是策划,偶尔想到某个主意并且去实施它,想到某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去运用它,也未尝不是策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人都可以是策划人。广义的策划,是人类的智谋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无不贯穿着策划活动,也可以说是一部策划文化史。根据不同的领域,我们把探讨的范围主要有八个方面:政治策划、经济策划、文化策划、城市策划、企业策划、商务策划、公共关系策划、个人成长策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