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法在人间,不舍人间觉

(2022-11-19 15:53:35)
标签:

草衣

丹凤

平沙雁影

茗烟斋

佛学

分类: 茶馀偶谈

佛法在人间,不舍人间觉

----------《本如法师传》读后感

文:玄远

  2022年10月23日,与康鹏约好去房山涞沥水村做环穿。早晨七点许、我们过了坡峰岭酒店附近的一个岔道口,因交通受阻、遂决定前往上方山景区。

早知道上方山立山壹仟好几百年,为宗教名山,且僧众众多。有云水洞,天坑及寺院群。虽然从昌平到这里只有约两个小时的车程,但还是从没有来过上方山。

具康鹏介绍,早在东汉末年就有僧人在此开山建寺、抚育森林,入山的“云梯”及“云梯庵”就可追溯到800年前的金代。

行至华严洞,在华严洞出家师傅的引领下,我们瞻仰了我国华北地区近代第一尊肉身佛-本如法师。

  如法师是华严宗第四十代祖师。1961年,出家;1978年,前往五台山增戒;1981年,上五台山东台顶,入住那罗延洞闭关;1982年秋于那罗延洞开悟,几年后,本如法师将东台发展得香火旺盛。在五台山期间,本如法师曾身兼东台和北台两台主持。

1997年,本如法师接继三十九代影观空大师,升座成为华严宗第四十代祖师。同年来到上方山开辟道场,修建庙堂主持佛事。2005年1月5日,在上方山华严洞圆寂,世寿八十一。将其肉身置于缸中。2009年2月17日启缸,师身完好无损,肉身贴金后,留肉身舍利于天开寺附近的上方山华严洞。

 

1997年本如法师原来在五台山的东台望海寺做主持其间,为了实现梦里华严祖师的安排,本如法师便依据华严祖师的描述,历经数年,才寻到房山境内上方山的华严洞。且在上方山华严洞内发现一尊华严祖师雕像。

上方山华严洞是华严祖师慧晟修行之地。梦境得以印证之后,本如法师便放弃了五台山两台主持而来到上方山开辟道场。于是在1997年在此开坛,修建庙堂主持佛事。

晚年长期居住在华严洞(现洞内还留有土坑),严持戒律,精修华严,度化众生,发愿振兴上方山,度万人再生。

  2005年1月5日(农历甲申年腊月初六),上方山华严洞主持本如法师圆寂,世寿八十一。圆寂前,本如法师告诉其弟子"将其肉身置于缸中,待三年后开缸,必成肉身舍利"。

本如法师圆寂后,身体柔软,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地靠在洞壁。封缸法会当日,上方山古云梯半山腰以上树木上出现了极为壮观的雾凇和树挂,而山下却没有这种天象。这在气候独特的上方山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师坐化三年后于己丑年正月二十三(2009年2月17日)启缸,师身完好无损,安详坐禅如初。肉身贴金后,由北京法源寺法映大和尚主持安座法会,留本如法师全身舍利于人间。

 

本如法师是我国华北地区近代第一尊肉身佛。

早年曾在泰国见到过肉身高僧和各色舍利子。在红螺寺见到过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际醒祖师的舍利子。但见到金装的肉身佛还是第一次见。

《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因为象徵著“遗教不灭”,并具有灵验性,佛陀舍利就成为佛门传世的圣物。

 


佛教徒对于佛之舍利,存有难逢难遇之想,故愿意恭敬供养。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即如同礼拜佛成道的菩提树、金刚宝座、佛经行之足迹等,欲结下值佛闻法之因缘而速成菩提。

《大智度论》卷五十九:“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那么供养肉身佛的殊胜其福报更甚。

滚滚红尘,至近现代以来,很少听到高僧大德的事迹,至于成佛做祖者则甚是寥寥。

“不入一门,不知一门之事。”

 

佛教神变法传,自然不是我等所能理解,但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就,不仅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佛教,学习佛教知识和洞见佛教智慧必有许多补益。

我对本如法师并不了解,但看了《本如法师传》才第一次了解了在当下的这个时代,一代祖师大德的修行经历,怎样于生活中的点滴践行佛法。

我有一个朋友在他的自序里常常说“曾经为农民;曾经为军人、曾经为机关工作者”但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

 

本如法师也是从农民,从一个老实本分的农人出家,历经艰辛,踏实精进,如法修行才得成就。

本如法师1959年出家,40余年笃信佛法,道心坚固虔诚,实修苦修,真修实证。在东台苦修时,夏饮雨水,冬化雪水,在零下三十度的极端天气,依然在那罗延洞闭关修行。

在佛学文化方面,“深入经藏,通达经论。”引用《本如法师传》作者寂成的话:“涉及华严宗、律宗、禅宗的相关文献,潜心研究,深得其义。”

老和尚自身注重戒律,持戒精严,度化众生行种种善巧方便,“嬉笑怒骂间,依然严持戒律。”

 

通过实修、走直径获得究竟,绝非妄开悟。

本如法师在坚持自修的同时,度化亲眷,教化弟子,终成华严祖师。

本如法师先后渡自己的女儿和俗家妻子,及自己的外孙出家,先后一门十位出家人,且十位出家人各有成就。

“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

在调教弟子方面,效法佛门的古风。强调调心、制心,在磨砺弟子的心性时,常以“棒喝”来帮助弟子突破习性,提升道业。有弟子为获得这样的加持甚至发出“让老和尚揍一顿多好”的感叹。

 

施“无定法”,故意冤枉自己的女儿贪污、当众辱骂,让弟子将好不容易运到山上的煤,再拉下山使用,以种种方便磨练弟子心性。

用作者的话说:“以“棒喝”使“我”受伤到极处,苦恼到极处,不能言辩,又无法发泄,思不能解,又不能躲,不能发牢骚,隐忍承受,烦情至极,假以时间因缘,突然峰回路转,烦恼无路,喜乐油然而生,“于是,“我”的局限得以跨越。”这就是“菩萨遇逆缘,如饮甘露”的原因。虽然跨越了局限,但由于业习浓厚,还需要不断突破,最终不再被境界扰动。”

阅读让人仿佛抚摸到祖师的门墙,窥见一点点智慧开化的端倪。

 

关于发心学佛,书中收录了明代藕益大师“法门七坏相与六兴相”让学人揣度,衡量自己的发心,树立正确的学佛信念,让后来学人深受教益。

“何谓七坏相:

一,惧命天,知命孤,以家贫故,令出家。

二,避难无聊,激气求安乐故,自出家。

三,求清高故出家。

四,以好名故受戒。

五,好名故听经。

六,藏拙故参禅。

七,好名故参禅。

 

七种虽高低不等,优劣判然,同为因地不真,坏法门一也。

何谓六兴相?

一,为生死故出家。

二,为大菩提故出家。

三,为修行基本故受戒。

四,为修行门路故听经。

五,为了生死故参禅。

六,为得种智故参禅。

六种虽大小不等,偏圆有殊,同为因地真正,能兴正法一也。”

 

书中还写了几位神秘的出家人,如那位疯疯癫癫的老菩萨,行头陀行的比丘尼,与华严祖师升座的几个神秘场景,和法师参研佛法的手记语录,如《龙》,《中观论》可以借此让后学了解佛教、认识佛教。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精彩的高僧传记,更是近百年中国佛教史的浓缩。

上周我将《本如法师传》一口气读完,以此读后感,就当与佛菩萨结个文字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