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尖:《散文创作中气氛的营造》

(2007-12-14 15:04:54)
标签:

学习公社

指尖

散文创作

气氛

十四桥

易南

    指尖,网络写手,在搜狐散文随笔、网易散文随笔任版主,《榕树下》、《红袖添香》等网站编辑,当选搜狐十大作家,网易专栏作家,新浪优秀作者,曾在《长江日报》、《新快报》、《江南时报》、《作家报》、《天池小小说》等报刊杂志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文章。作品《夏日的露水茶花》入选当代网络精品丛书《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出版有《与爱人分享的50个烂漫》一书.其文字以素雅、优美为特征,以温暖、淡定为性情。用墨均匀,不张扬,不滥情,不紧不徐,如絮絮落花悠悠飘;没有艳丽的描写,只有线条的勾勒,笔力苍劲有透纸笔锋;如那汩汩清泉从山缝里缓缓而出,不刻意,不做作的顺山势淌。受到许多25岁左右的年轻人的喜爱,并引起共鸣。代表作有青春小说《我把钥匙弄丢了》,散文《温河记忆》系列,随笔《槛外梨花》系列。
    指尖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jian
    本文系作者作客南虎文学圈论坛主讲论题之一,根据十四桥指尖作客华南虎文学圈,主讲<散文创作中气氛的营造>》整理而得,有删节。
 
    古怪精灵:指尖老师您好,散文可以说是几大美文中的一种,但是我觉得现在的人太浮躁了,似乎很难写出好文章了。或者说文章也世俗浮躁了。请问您怎么看呢?

    指尖:浮躁是现代后工业文明时代的常态。散文产生和繁荣于农业文明,但从另一方面说,越是在这浮躁的时候,人才更需要心灵诗意的栖居的家园。如今社会的快节奏,让许多人觉得生活的压力很大。在这种重压之下,相对文字来说,会比较浮,大家不会有时间去深沉地思考文字带给我们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好文章出现的机率也大大降低。但这不意味说就没有好文章的出现,像刘亮程的散文,就给我们低迷的生活带来了强烈的亮点,他的一系列乡村散文,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径。

    散文的世俗化未必是坏事,说明散文从过去少数文人骚客的雅事,变成大众化的情感工具,走出了象牙塔,从另一面反映了散文的繁荣。


    兰花草:我记得当代著名诗人王尔碑大师说过:“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是一种月光下的心情文字,或者说是一种渗入月光味道的文字。”请问,要想写出这样的散文来,该如何去营造其中的氛围呢?

    指尖:散文是更接近心灵的真实的文字。要想写出一篇月光下的心情文字,还需要有一颗善感的美丽的有着丰富的爱的心灵。月光如果照不到你的心里去,就看到月光无动于衷,也写不出那个味道的字。

 

    汪建中:请问指尖,你所说的散文创作的氛围营造,具体是指什么?
    指尖:散文中的氛围,其实是心灵氛围的投射,灵感来的时候,心灵陷入一种诗意的境界,发而为文,自然情景交融。


    古怪精灵:谢谢指尖老师,如您所讲“大家不会有时间去深沉地思考文字带给我们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其实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只是很多时候身体放松的时候,灵魂却很难舒展开来。刘亮程先生的文字固然是淳朴的,或者说是纯粹的,与泥土粘连在一起的,但是“好文章出现的机率也大大降低。”谢谢您的指教!真有点“社会越发展,人类越浮躁”的感慨。人类(思想)真的落后了吗?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坦荡还有吗?

    指尖: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最初的家园,社会的发展,让人类越来越远离了自然性,在工业社会中,心灵更容易迷失和异化,所以才变得越来越浮躁,浮躁是时代的通病,并不代表着思想文化的落后。这种坦荡在孔子时代也不会太多,所以他老人家才特意称赞强调,现在物质社会里,更少。但不代表没有了,坦荡更多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清贫的形势。有句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人们增加自身心灵修养,坦荡的心胸谁都会有。


    黑眼圈木瓜:请问指尖老师什么时候最容易来“灵感”?
    指尖:灵感靠的是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会随你所愿。

 

    兰花草:对于散文的氛围,我以为单靠营造远远不够,正如主讲人所说,应该是一种积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或者说文字源于生活本身?
    指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典型的运用了氛围营造的散文。大量的排比句,铺张的语言,开拓的思路,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桥上的风景:我跟随你的博客有一段时间了。在你的博客,你也提到过,你的文字有些伤感,时常令人觉得你是一个伤感的人,可你说并非如此。我想问的是,关注自我的文字,特别是女性作者,仿佛更多的都是以哀婉,缠绵为主,这样的文字仿佛不够大气,也很局限性,是否需要改变?又如何改变?

    指尖:一个人的文字关乎性情,本质上我是个伤感忧郁的人,发了为文,就显现出这种风格。我也想突破,让自已的字更具理性一些,更明朗一些。也许,生活的历炼,年龄的增长,能使我的字更加达观和厚重。

 
    峻毅:指尖,散文创作确实需要有氛围,但这种氛围我想也不全作者个人营造的,这里还应有一个作者写事件的通道,我想问指尖的是,作为作者,如何都打开这个通道呢?
    指尖:在写事件的时候,只有你对笔下的人物事件倾注的深情或同情或理解,你才能用情地表达出来,氛围不过是一种情感气氛的营造,它的通道,有时候就在文字的引导之下,顺理成章地形成。

 

    清荷若雨:迷人意境也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吗?

    指尖:是的。

 

    小芳:细腻是不是一种值得追求得美?
    指尖:是一种美,但该细腻的地方要细腻,该忽略的地方要忽略,不要一味细腻,影响了文章的简达。

 
    桥上的风景:散文的抒情固然重要,但也该有个度吧,大篇幅的抒情,虽然文字惟美,可是最后往往会令人不知道中心所在,如何掌控这个度?如何避免落入矫情的、空洞的文字里?

    指尖:这里需要有个度,但这个度在每个人的心里,情深的人,可能不由自主地会让感情流泄无碍,造成大篇幅抒情的结果,但凡有些理智,会克制这种泛滥,使文字在唯美的基础上,达到精练。但各花入各眼,如果趋同了,反而会削弱个性。

 

    黑眼圈木瓜:我觉得风格面临很大的趋同,请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指尖:趋同意味着风格的弱化和流失。风格会改变,但真正有风格的文字,应是稳定的,有个性的,不会被时尚等东西同化的。

 
    清荷若雨:拟定标题也是一道风景吗?请问怎么才能让它个性化?)

    指尖:现在流行长标题,比如电视剧,电影,文字,但好的标题不一定分长短,只要它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并很剔透很妥贴,就好。

 

    001:我觉得小女子没有必要去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只要描述出自己的情感体悟,使更多的女子找到心灵相通的点,能更好地提升生活的质量,就足矣.对这种观点,您怎么看?

    指尖:责任是做为一个女子也必得承担的,不能逃避。但对于你所承担的一切,未必要用文字描述出来。文字未必关乎生活,但一定关乎心灵,所以才能让人共鸣。

 

    海默:请问指尖,写文章,是围绕标题写好,还是先完成文章后拟标题好?

    指尖:一般我写字,先拟标题,我觉得一篇文章的骨,就在标题里面。

 

    汪建中:在散文创作中,作家精心结构、精心设色、精心描绘出来的生动景观。这与氛围营造有关联吗?

    指尖:当然有关,这都是营造氛围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和过程。

 

    峻毅:我以我自己在写作中的体会而言,写作的氛围对于一个作者而言,能不能让自己在写作中涌现不断的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者已经进入写作,是不可能再去营造什么氛围的。

    指尖:氛围是作者提前预定好的情节,他在写作过程中,会慢慢地进入这个情节当中。

 

    汪建中:“诗意”在散文创作中的运用,与氛围营造有关系吗?

    指尖:我感觉诗意的运用,与氛围营造有关。诗意的语言,很有利于氛围的营造,诗歌语言的节奏感,意象性,情感性,很适合烘托氛围。

 
    汪建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地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这段文字是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最动人的地方,请问指尖,这里面包含了你所说的氛围了吗?

    指尖:是,在这里,作者用了长镜头,营造了一种遥远却亲近的气氛,在这个氛围之中,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描述,看到一个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情意。

 
    峻毅:氛围不是作品里的情节,其作用只是起到让作家在写作中有份好的写作心境。

    指尖:氛围本不是情节,情节不是散文中的要素,氛围是散文描述与建构时营造出的一种意境。能吸引人身心投入读下去的东西。


    清荷若雨:“诗意”是情感的流动吗?是作者一种情感氛围的营造吗?

    指尖:它们同时存在,诗意不影响氛围,情感的流动,会带动氛围的营造和渲染。

 

    清荷若雨:如何让文章增加情趣和亮色,有流动感,又让读者摸到时代的脉搏?也与营造氛围有关吗?
    指尖:氛围似乎是一种更多的与抒情有关的东西,好象气场一样。而你说的情趣,亮色与时代脉搏,它们与氛围的营造有关系,但更多是指的行文风格和具体行文内容。


    我名我知:指尖老师,学生是新人,到现在对有些散文和杂文分不清楚。

    指尖:散文与杂文的边界有时模糊,但散文多于咏物抒情,杂文多于说理辩析,杂文的社会意义更强。

 
    文胜:散文与散文诗之间,有冲突之处么?散文的最佳写作题材是哪类素材?

    指尖:散文诗是散文与诗结合诞生的安琪儿,有交集,没有冲突。

 

    小芳:散文的语言美是不是最重要?

    指尖:是很重要,但不是华丽的美,而是朴实深沉的美。

 
    小芳:抒情散文和哲理,哪个更难写?

    指尖:写情状物叙事都可写出最佳的作品。相对来说,关于情感的字更好写点,最直接的心灵抒发,容易打动人。只要看作者是哪一类型的人。长于抒情的,抒情写起来得心应手,长于哲理的,写哲理散文也曲尽其妙。


    我名我知:哲理性散文和杂文又怎样区分

    指尖:我想,哲理性散文更偏重于对人性的理性思考,杂文更多于时比的针砭。杂文更有时效性。

 

    清荷若雨:散文的语言美,除了细腻的观察和积累量,还与氛围的营造有关吗

    指尖:有,只有细致的观察和积累,散文才会更深刻,更具有社会意义。

 

    汪建中:指尖,在营造氛围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我个人以为,这个氛围在于作家个人的一个写作环境。
    指尖:不要为文造情,要有情而发,这样才自然感人。跟环境有关,也跟心境有关,跟经历有关,也跟认识有关,总之,氛围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环境。
 

    随风听雨:指尖,氛围的营造在你是不是已经内化进去了,一下笔,要写什么时,氛围就能在笔下铺陈开呢?

    指尖:我如今写字,感觉很随意,但这也是长久的一个锻炼,就是有意识地营造一个氛围,让这篇文字在这个思路之下游走。

 
    汪建中:指尖,还有说目前的散文创作出现了“技术主义问题”,你认为一味顾及氛围的营造,会不会出现“技术主义问题”?
    指尖: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但凡事都该有个度,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清荷若雨:把这种覆水难收的情感融入景中就有了诗情画意吗?这也是一种气氛的营造吗?
    指尖:也不是,散文是一种感性的文字,因情而动,因情而感,但不是狭义中的情,而是一种大爱,只有大爱,才能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

 

    桥上的风景:能说说哪些作家是你比较欣赏的吗?

    指尖:钱钟书,张爱玲,董桥,简祯。

 

    汪建中:目前,博客散文缺乏活气,文章不能将社会真实地呈现,写与读之间的断代是很可悲的。
    指尖:在呈现社会的真实方面,并不是散文这一文题所唯一肩负的责任。我们呈现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http://www.joohe.com/images/post.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