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四川地震孩子北京上学情感 |
分类: 拍案惊奇 |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多天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关注的热点越来越集中在“心理救援”方面,特别是对于亲历过汶川地震的那些还未成年的小孩子,这个时期给予他们恰当的心理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几天前,我栏目的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就迎来了几位从震区来的小客人。这些亲身经历了大地震的孩子,他们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吗?他们能摆脱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灵上的伤痛吗?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关注地震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走出灾难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学校特意请来专门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的 朱焱博士。让他来给这5个孩子作心理辅导。朱焱博士想通过两个小小的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报纸比较小,有背着的,抱着的,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没有距离。最后,有两个灾区女生的那组获胜。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在这个新环境里,五个孩子和其它同学没有距离,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孩子们脸上不时露出的天真笑容,似乎表明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一些可怕的记忆都已经忘记了。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些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仍会勾起他们的不愿回忆的那个残酷的瞬间……
就在星期二韩国班同学和香港班同学自发组织迎接仪式的时候,张巍迟迟没有到,老师发现,张巍一直在哭,也许,她又想起了地震时的情景。地震时,张巍冲到操场上,在她回头看的一瞬间,教室直挺挺的垮了下来。现在每到晚上,张巍就经常想起地震时那可怕的一幕。
不光是张魏偶尔会莫名其妙的情绪激动,就连个性开朗的小子轩也经常会有些奇怪的感觉,会经常觉得头晕,天旋地转,仿佛又地震了一样。而且,他听说的一些恐怖情景也困扰着他,奶奶曾经亲眼看见一个人在逃跑的时候被倒下的墙砸死,这个奶奶讲述的残酷情景至今还会在子轩脑中不断浮现。
对于这些奇怪现象,小小年纪的她们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有的时候她们还会一连好几天都梦到发生地震的那一刻;可是隔两天,这些现象又都自动消失了。为此,我们找到了专门从事心理研究的专家,专家告诉我们,不要太紧张,告诉孩子,没关系,谁都会有这种感觉。这只是地震等突发灾难事件后,心理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回龙观医院二科主任医师邸晓兰解释说,毕竟这些孩子是灾难的目击者,巨大财产损失的关系人,虽然他们是9到13岁的孩子。总说孩子容易重建、很快会遗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这么巨大的灾难对于人来讲遭遇的几率很低的,在之前也没有任何准备,人群那么大,场面那么惨烈,完全短期内抹掉这个痕迹是不可能的。比如有的孩子会做梦,或者玩过山车的时候比其他孩子胆小。经过大灾大难的孩子要让他完全平复到没有经历过灾难的孩子的情况下,需要一定时间。
“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尤其是孩子,多给他们一点时间,一般来说,换个新环境,需要三个月的适应期。只要让他们回到集体中去,回到以往的学习状态中去,不要让他们孤独寂寞,他们就会渐渐忘记伤痛。相反,有些孩子还有可能会因为周围环境改变了,而使心情向好的方向转变!
蒋子轩告诉记者,自己到了北京以后,条件好了,人也开朗了,原来不爱说话,现在和同学们在一起也爱说话了。很多同学送给他东西让他非常感动,有蜡笔、水彩笔、彩纸,文具盒都放不下了。说到这些的时候,子轩破涕为笑。
也许在孩子眼中,世界很简单,可能就是一只水彩笔,一张彩纸。原本灰色的世界,一下子就变得五彩斑斓……
一个玩具或者一件新衣服,就能给孩子带来惊喜。孩子的心灵就是这样,如果给他多浇点水施点肥,这个苗就会长得非常好,因为孩子的基础好,还没有发育成型,可塑形非常强,所以,我们要多给孩子爱。
虽然灾难之后,我们失去了很多。可是有失必有得,悲伤之后,我们学到的却是——成长、坚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魏给四川同学的祝福小纸条上写着:“同学们,我非常想念你们。其实灾难没什么可怕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我们,祖国的未来还等着我们一起去建造,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周夏月想告诉自己的同学:“真的很想你们,听说8月1号能开学,能开学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相信我们能在一起。”
蒋子轩想说:“同学们别害怕别灰心,国家会管你们,家园会重建起来的,要好好的努力的活着。”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5月29日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