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谚语杂谈 |
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绵延300多公里,但是几千公里外的很多地方都有感觉,这也是大地震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我们也都知道,大地震发生时,除了震中区,很多地方都会有震感。而且,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那么,一旦你觉察到震感,应该如何判断地震的震中是否处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地震的大小和等级如何?我们是否该立即采取一定的躲避措施?
我们栏目的记者特地请到了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为您解读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和类型,而且,还顺便请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自己就能判断地震是否来临、大小和强度的小方法……
咱们先来说说震没震?很多人都习惯用倒立的啤酒瓶来判断是否发生地震,但专家却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完全不正确,绝对不可取。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地震主要的震动是横波,也就是水平晃动,而人类活动,如车走、人行、矿山放炮、采石头等活动引起的都是地表上下颤动,这些震动都不是地震。所以,判断是否地震的方法,就要判断地面的震动是不是水平晃动,对地面的水平晃动反应敏感。倒立的啤酒瓶对上下颤动非常敏感,轻微的颤动就会倒下,而对左右晃动反而不敏感,所以,倒立啤酒瓶恐怕只会谎报军情,而对真正的地震确反应迟缓。
因此,我们判断是否有地震,需要的是“验震器”,所谓验震器,就是指那些“只有地震我才动,不是地震我不动”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东西具有排他性,能够相对准确的判断地震是否发生。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适合当“验震器”呢?
实际上人类在客观物理世界当中,只有两类物体有这个特点,一类是吊灯,一类是液面。这两类有这个特点,吊灯平常是不动的,如果吊灯要一晃动一定是地震,它具有明确的排他性,地面的上下颤动它是不动的,但是水平一动它就晃动起来了。
除此之外,水面也是只有水平晃动的时候才有反应,所以鱼缸之类的东西也有很好的预示作用。而且,这些东西用做“验震器”,有很多优点……
第一个优点,只有地震才动,不是地震不动,这样就区别开了其他震动。第二,反应比人灵敏,一般来说悬挂物对地震运动的反应要比人高一、两倍,甚至到十几倍,人还没有感觉,它就感觉到了。第三个优点,吊灯像这一类的物品,一旦晃动起来没完没了,就像秋千一样可以晃很长时间。
这些悬挂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容易就能观测。所以,只要找到合适的“验震器”,就能大体确定地震是否发生。
我们都知道,如果震中离自己比较近,就应该赶快争取时间逃生,而如果我们所处的位置只是在地震的波及范围,完全可以不用慌张。那么,如果地震真的来临,我们又该怎样来判断震中的远近呢?
“慢慢晃,慢慢摇,九十里外等着瞧”。
这句谚语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看见吊灯虽然摇晃,但是很慢,那就说明震中离你很远,慢慢晃,慢慢摇,很远才到,所以你可以照常工作生活,不用担心。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地面震动的特点来判断震中的远近。震中区的地面震动有个特点,就是“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除了晃以外还会像坐船一样转动,这就是离得震地中比较近的特点了。
第三个判断方式就是——声音。我们都知道,地震发生之前会有“地声”出现,所以就有这样一条谚语,叫做:“八方来响,在这儿甭讲”就是说只要你听到响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就说明震中离你很近了。这是因为地震之前地壳有破裂,有很多微破裂产生,微裂隙一产生就要激发出声音。那么在地震区,微裂隙是各个方面的,所以在震中区声音就是四面八方而来的。反过来说,要是你能准确分辨出“地声”传来的方向,就说明震中离你比较远。
另外,远离震中区的时侯,声音比较长。在靠近震中区的时候,声音比较短。因为震中区就在脚底下,没有回响过程,所以声音会比较短一点。用句谚语来说,就是“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还有一个判断震中远近的方法,就是:“震中震中,电话不通”。大地震发生以后,道路会破坏,通讯线路、传输线路破坏,供电电路被破坏,所以马上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可以给家里打电话,往往是电话不通,这是一个社会经验。
总结起来,如果你要大概判断震中的位置,记住四条谚语就行了:
“八方来响,在这儿甭讲”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震中震中,电话不通”
对自己距离震中的远近有了初步判断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大体判断地震的强度,以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用来衡量地震强度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而烈度好象屋子里接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也就是说,烈度表明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也会不同。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因此,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烈度对身边事物的影响来决定该怎么做。
通常,让我们开始有感觉的地震是四度,想判断四度地震,也有一个简单的谚语:一楼、二楼睡觉,三楼、四楼乱叫,五楼、六楼又跑又跳。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地震以后,房屋会晃动,这样它把能量就消耗掉了,同时维持它的稳定性,这是好事,不是坏事,是结构响应。可是这样一响应,一楼、二楼感觉不到,三楼、四楼刚开始感觉到,但搞不清楚,所以乱叫,而五楼、六楼以上摇晃得厉害了,里面的人已经觉得不得了了,所以就又跑又跳。因此,如果你感觉到地震,往外逃之前最好先问问一楼二楼的人有没有感觉,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准确的作出判断。
但是,如果地震烈度达到六七度以上,就会对人们造成伤害了,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呢?
即便房屋没倒,如果您发现墙体有裂缝,也要提高警惕。但是裂缝有时不会出现在墙面,而是出现在墙角,也就是两个墙面的交界处, “裂缝往哪儿找,抬头看房角”,因为这里承担的压力最大。如果墙角没有裂缝,墙皮都没有裂缝,那烈度要比6度、5度还要低,您就可以正常生活,不必慌张了。
另外,如果地震到了十度,造成的破坏会相当大,这个时候地面会出现裂缝。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地震等级的判断,就是“四度有感,七度破坏,十度以上地要裂”。所以,如果真的碰到危险情况,一定要根据科学知识来判断,不需要过度恐慌。
最后再给您总结一下,如果要判断地震,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判断地震是否发生,方法就是寻找吊灯之类的悬挂物
第二,判断震中离自己的远近位置
“八方来响,在这儿甭讲”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震中震中,电话不通”
第三,则要大体判断地震的裂度
通过这几种方法,您就可以对地震有个大体的判断了。当然,这些只是您自己日常判断的一些小常识,专家们还在通过更加科学的仪器和方法,监测观察地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对地震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节目在北京电视台BTV-3《魅力科学》节目中播出
播出时间:5月27日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