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比亚韦斯托克是波兰东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波德拉西地区的首府。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特征是由许多不同民族,宗教,文化,习俗和传统共存而形成的。

比亚韦斯托克一直是波兰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立陶宛人,德国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罗马人,穆斯林和鞑靼人的家园。这是Ludwik
Zamenhof开始创作通用世界语言“世界语”的工作的绝佳场所。

这里除了是“世界语”的诞生地外,还有座“比亚韦斯托克大教堂”。说起这座教堂,比亚维托克人可是对这座大教堂爱恨交加啊。

原来这座大教堂是德国占领波兰期间,为了笼络人心专门为比亚韦斯托克市民修建的。

在当时,比亚韦斯托克市内还没有一座正式意义上的教堂呢。而德国人修建的这么宏伟的一座大教堂,使得同为基督教熏陶的市民们倍感喜悦。

同时,比亚韦斯托克人又觉得这座教堂是被占领者所修建的,心里又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耻辱。因此,对比亚韦斯托克人民来说可谓“爱恨交加”。

波兰解放后,比亚韦斯托克人民为了这座大教堂的存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最后,因为这座大教堂曾经在战争期间庇护过很多民众免遭受难,所以赞成保留这座大教堂的声音最后占据了上风。使得这座德国敌人修建的大教堂保留至今。

不管怎么说,这座大教堂都是基督教徒的圣地。

教堂内部的构造和建筑和其他的教堂并无多大的区别。

正因为它有了那么一段历史,才有这样的一段故事流传下来。

现在,这段历史早就沉淀下来了。不变的是这座教堂的功能,它仍然是比亚韦斯托克市民做礼拜的圣地。

教皇画像。

从这些细节来看,当年的德国人是花费了很多心血来建造这座大教堂的。

正因为这些细节和建筑的规模,才使比亚韦斯托克人民又爱又恨。

战后这座大教堂得以保留,不仅是比亚韦斯托克人民的历史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历史和财富。

祝愿比亚韦斯托克人民幸福。
第二次波兰之行到此结束。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