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一睹“米拉之家”的风采了

标签:
旅游探访文化杂谈徐非 |
分类: 海外见闻-欧洲各国 |
第一次来巴塞罗纳是3年半前。那时的行程里有“米拉之家”的参观计划的,可惜当时的米拉之家内部整修不开门,很遗憾。
再次来到巴塞罗纳时,第一个想去的景点自然就是“米拉之家”了。因此,我终于如愿一睹她的风采。
米拉之家建于1906-1912 年间,当时是因为富豪米拉先生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洛先生设计的巴特洛公寓而请高迪设计的,也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处私人住所。米拉之家又叫“采石有些荒诞不经,整个建筑给人无限遐想。

米拉之家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之一,坐落在巴塞隆纳市区里的Eixample扩建区、格拉西亚街(Passeig de Gràcia)上。走进米拉之家,首先感到到处明亮无比。原来只是独特的设计让建筑的内部有了天然的照明。

它占地1,323平方公尺,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立面;两个正门入口,一个在格拉西亚大道上,一个在普罗班萨街上。

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像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

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内部可以随意隔间改建,建筑物不会塌下来,而且,可以设计出更宽大的窗户,保证每个房间的采光。

往下走便是米拉之家的阁楼了,这是米拉之家最能彰显高迪建筑风格的一部分,270个高度不同的拱门支撑着阁楼和天台,行走其中有一种置身于隧道的错觉。这里原是洗衣晾晒的场所,现在是“高迪展厅”,展出了很多高迪的设计模型,手稿和多媒体资料。

比如,现在你看到的是镜子的图面。因为顶部吊着用铁丝做成的物面,就像家里的吊灯一样。不过,高迪先生在底下放置了一面镜子,这样就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抛物线”般的建筑模型了。因此,高达先生的“作品”就这样形成了第一“形状”的设计图啦。

再下去就是参观真正的公寓了。米拉之家的二、三、四、五层都是曾经用来出租的公寓。现在开放了一部分向用来展示了米拉之家的建筑结构和当时住户在此的生活。视听室呈现了巴塞罗那20世纪前叶的历史。展示厅则通过当时各种家具和装饰的展示,全方面还原了当时中产阶级在米拉公寓的生活状况。

米拉之家有一些宗教色彩,在它的外墙高处可以看到一个M字,代表圣母玛利亚Maria;可以看到一朵玫瑰浮雕,代表玫瑰圣母,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Roser;可以看到一行浮雕的字,代表“上帝拯救你,玛利亚,你充满恩典,上帝与你同在”。
米拉夫妇去世后,这栋建筑被卖给一家房地产公司,除原有的出租公寓部分外,房地产公司把米拉之家内原米拉夫妇自住的楼层也改成出租公寓,后来,1986 年,米拉之家被银行买下来,耗巨资整修,清洗因空气污染而变黑的门面,现在的一楼是银行的基金会举办免费展览的场地,提供欣赏内部设计的机会,米拉之家最高的三层楼: “六楼、顶楼和屋顶阳台”对外开放,可购票参观。
大多数参观过这栋建筑的人可能会认为米拉之家是壮丽且气势凌人的,也有人对波浪状的外墙觉得太古怪,但论如何,米拉之家现在是巴塞隆纳的地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