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娘田米”以科技创新带来儿时好滋味—发东方城乡报

标签:
粮食安全端牢饭碗新大米儿时味道农二代 |
分类: 陈志强情系三农 |
金奖“娘田米”以科技创新带来儿时好滋味
2023年12月7日《东方城乡报》:
日前,从2023中国(西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博览会上传来消息,上海沐恩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娘田米”牌大米获得博览会金奖。无独有偶,在不久前举行的2023奉贤区国庆大米品鉴活动中,该合作社的“娘田米”也获得了金奖。
小时候的味道
连日来,在奉贤区渔洋村、六墩村,随处可见水稻金黄、轰隆收割的景象,沐恩合作社种植的2600余亩水稻喜获丰收。首批60吨“娘田米”新大米投放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于是合作社立即投放了第二批新大米。
“新米饭又香又糯又爽口,和小时候的味道一样!”奉贤南桥镇的张老伯自去年购买品尝了“娘田米”之后,觉得米质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米饭软糯适口,清香扑鼻,于是他成了“娘田米”的老客户。
合作社理事长王季华介绍,为了让市民品尝到最好的新大米,在农科专家的指导下,王季华先后种植了“美谷2号”和“沪软1212”优质稻米新品种。“美谷2号”是奉贤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品种,其抗倒性和稻瘟病抗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稻穗结实率和出米率高。同时,其煮成的米饭,油润光亮,投放市场后很受市民欢迎。
探索绿色生产技术
为确保稻米生态优质、营养可口,沐恩合作社探索绿色生产技术,坚持不使用化学农药防病除虫。收割之后的稻田,立即采取无人机撒播的方式种上蚕豆。这些蚕豆是作为绿肥“养田”用的,到第二年春天全部用拖拉机翻耕打碎在泥土里。蚕豆有固氮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虽然这种绿肥“养田”模式不仅没有收入,还需要投入每亩100多元的蚕豆种子、播种、翻耕的费用,但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大米营养价值更高、口味更佳。
在合作社水稻收割现场,只见2台久保田收割机在金色稻田里收割,一边将水稻秸秆“吐出”还田,一边又伸出长长的管道将稻谷“吐入”运输车,而田里的打包机则将水稻秸秆打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稻草包。
“水稻秸秆有的还田,有的作为种植菌菇的原料,做到循环利用。”王季华说,在区、镇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建立起百亩“稻+大球盖菇菌”轮作基地。这几天他正忙着指导稻农在刚收割的稻田里栽培“大球盖菇菌”。据介绍,利用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播种期在11月,出菇期一般在翌年的1月至3月。在探索种植成功后,王季华还向水稻种植农户传授经验,带动粮农增收致富。
成立统防统治服务队
近年来,合作社成立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购置了36型喷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专业机械,配备了技术人员15名,除了为合作社成员单位开展植保技术咨询、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业务外,还为当地稻农提供从插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服务。
王季华表示,近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年龄结构普遍老龄化、一线生产的农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所以下决心成立了统防统治服务队,探索绿色稻米生产技术。他深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头等大事,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一条现代化稻米生产发展的新路子,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绿色优质大米,为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2023年12月7日《东方城乡报》作者:陈志强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