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作家姚海洪长篇小说《举头三尺》下部研讨会举行

标签:
浦东文学惠南文学社小说研讨会文化惠南 |
分类: 文学沙龙 |
12月16日,一群浦东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集聚一堂,以文学沙龙的形式,研讨浦东作家姚海洪的长篇小说《举头三尺》下部。
沙龙上,姚海洪讲述了《举头三尺》的创作历程。该小说的由头是发生在20年前的一件骇人听闻凶杀案,后来终于被公安民警侦破。经过5个月的日夜耕耘,他终于完成了60余万字的这部长篇小说。他没有写成侦破小说,而是在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他主要从两个青年人怎么会堕落成杀人凶手、两个被害者的家人如何苦苦寻找、公安民警的机智破案三个方面进行写作,还原了这一桩惊人大案的来龙去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宗廷沼、文学评论家今音、上海作家协会会员陈柏友、夏敏等围绕小说内容分享了各自的读后感。
宗廷沼认为,文学创作贵在创新追求,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中作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创作手法新,有魄力。作者不是围着破案的情节按部就班,而是中心切入,前后灵活交叉,跌宕起伏。二是一波三折有吸引力。小说开篇即问号连串,首章小标题“迟到的悼念”,被害人为何被害?凶手是谁?为什么20年没有侦破?一连串问号吸引了读者。通过多位人物形象,深入挖掘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三是人性深挖冲击力。命案主犯徐新国有过一段阳光的岁月,后来在挫折中堕落成魔鬼,最后成了他谋财害命,腐化堕落,摧残女性的禽兽。
今音说,这部小说的气场表现在小说人物、社会影响和作者创作的过程及定力上。作者尽可能地用有限的篇幅来主要介绍和描述凶手徐新国内心世界情感的跌宕起伏。从而为小说如何开拓深度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作者在把握结构上更显得游刃有余,这是作者的定力所在和所为。作者是用文学的眼光写人物的生命及状态,而不是用法律的眼光在审判他,更多的则是在从文学的角度对人物、事件等作出客观呈现。
大家认为,这部小说充分显示了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创作的深厚功底。作品中可以读到各种各样性格各异的人物、并把笔触伸进人物的内心,刻画出人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情感故事。在塑造人物方面,并不将人物性格简单化,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人物的复杂性,从角色的内在逻辑出发,从生活出发,避免了脸谱化,写出了活生生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姚海洪是中国和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惠南文学社社长。近10年来,他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白龙港传奇”三部曲(《风波》《风流》《风雨》)、“南汇嘴传奇”三部曲(《海啸》《海神》《海恋》),以及《浦左剑月》《浦左圆月》《城墙下的女人》《百年允约》等14部长篇小说,共计600余万字。“我计划再用4年的时间完成《远去的南汇嘴》六部约190万字的创作和修改完善任务,争取到80岁时正式出版。”这是姚海洪的一大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