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新桃园——记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苗会发上海科技报

标签:
现代农业瓜果产业浦东惠南水蜜桃基地低碳绿色 |
分类: 陈志强情系三农 |
科技赋能新桃园
记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苗会
2023年7月21日《上海科技报》:
“这里采用了新的种植模式,行距宽,便于机械作业,通风透光,桃子品质好……”在浦东新区惠南镇四墩村大治河北岸的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桃子生产基地,一棵棵健壮的桃树上硕果累累,阵阵桃香扑鼻而来。合作社负责人刘苗会说,这里实施老果园改造后,采用了全新的种植模式,目前已进入盛果期。
创新桃树栽培技术
刘苗会在大治河沿线看到,这里的桃树都是传统的开心型栽培模式,树龄超过16年,产量、品质和效益都比较差。他从中流转了200亩土地,打算进行老桃园改建。
刘苗会深谙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理,他在上海农业科学院林果所和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大胆实施老桃园改造,对老果树进行了整体砍伐,通过全面清理、施埋有机肥等土壤改良修复的步骤后,引进了湖景蜜露、新凤蜜露、大团蜜露、锦绣黄桃等优质水蜜桃品种。新桃园淘汰了原先密集种植的“开心形”模式,采用全新的四主枝挺身形模式进行种植。刘苗会希望通过创新桃树栽培技术,打造一个南汇水蜜桃高品质的样板。
不断创新提升
“搞农业靠天吃饭,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服不行。”刘苗会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断改进提高。于是,他针对浦东沿海地区夏季多台风的特点,将栽培模式改为Y形的。桃树的行距5米、间距4米,通过Y形方钢支架将桃树侧枝连成一片,在机械化、省工化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防风抗灾能力。
刘苗会还以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打造安全纯正的果园,桃树、梨树林下推行生草覆盖。他说,林下生草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小气候环境,改善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增进地力。
种最好的水蜜桃
如今的苗荟合作社,已经拥有全国优秀农民田间教室、上海市水果标准园、上海市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浦东新区农产品放心基地等多个荣誉。
刘苗会尊重科技,勇于实践,用心描绘“科技兴农”的新图景。资料显示,沪郊还有许多采用传统开心形栽培模式的老果园,同样面临着老果园改造的问题。他表示,南汇水蜜桃是著名品牌,值得每一个种桃人用心呵护,努力种出最好的水蜜桃。他乐意把自己多年来实施老桃园改造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农企和合作社实施老桃园改造,用新的栽培模式带动新发展,助力水蜜桃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21日《上海科技报》A2版
链接:
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四墩村大治河路66号)联系人刘先生13816866499
苗荟农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