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019-10-30 09:48:02)
标签:

我爱我的家乡

文化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18岁离开农村的老家,就到这座小县城居住、工作、生活,乞今已有48年了。

在48年时间内,我从未较长时间离开过这里。即便工作期间外出学习、出差、开会,退休后走亲访友或旅游等,离开时间也大都在半个月以内,记得最长的是有次参加省内业务培训班学习,但没超过一个月。

苏轼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长期而固定的居住在这座小县城,我对“此山中”的认识其实很肤浅。说到这里的山山水水、区域方位、七街八巷、人文特色自然是了如指掌,但这一切对于我有什么意义?我对家乡小县城抱有什么样的情感?还真没想过。

对生我养我的地方没啥感情?当然不是;说感情很深厚,也不真实。没办法去准确判定。我对家乡的感觉相当长时间就是一种模模糊糊、麻木不仁的状态,甚至有时还滋生出某种嫌弃,比如抱怨这里经济没沿海发达呀,不南不北没暖气、冬季难受呀,十年九旱气候不好呀,等等。

老实讲,时而读到一些思乡情绪浓郁的古诗文,我总觉得那是古代文人们在故作姿态,无病呻吟,于我则既无体验更产生不了共鸣。据考证,李白的那首思乡名诗《静夜思》就是在本市西南的寿山吟就的。当年李白流落到此地,成为德安(今安陆市)的女婿,在白兆山隐居三年,而白兆山与寿山是同脉相邻。如今寿山立有高大的纪念碑,碑书“《静夜思》诞生地”。从小学开始,已是千百次诵读这首诗,却对诗人的情思及诗中的意境浑然不觉,漠然视之,反倒认为李白异地赏月时联想到自己的老家很正常,想到就想到了,如此而已,浅显易见,哪有什么深意值得品味咀嚼?

直到三年前,我因足疾远赴山东莱阳就医,在那里长住70余天,70个日日夜夜,我才饱尝到思乡的苦涩,从而彻底改变了我此前对家乡的认识和思乡情愫的理解。

我是2016年12月28日到山东就医,2017年3月7日回到家乡,期间第一次远离故土,在异乡度过了元旦和春节“两个年”。

记得刚去的前30余天,尚无思家的意识,而30天后,尤其是随着春节的来临,我的思念家乡情绪即悄然而生,且日甚一日。大年三十夜,我彻夜未眠,一次又一次念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禁潸然泪下;深夜,我还多次用微信给护士小杜医生发送这两句诗,以排解心中的思乡苦闷。

春节过后的正月,我几乎天天晚上都梦见家乡:家乡的小河两岸,大理石栏杆,我甚喜沿河边漫步,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光;印台山上的魁星楼,虽是仿古建筑,却显得那么巍峨壮观,气象不凡,引本市莘莘学子顶礼膜拜,香火缭绕的情景总在眼前闪现;群兴服装城的服装齐全,款式多样,价廉物美,总让我流连忘返;还有我居住的房间、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虽然简陋,却是我的生息之所,朝夕相处,更觉难舍难离……

下雪了,病友们都欢呼着到室外欣赏雪景,我却兴味索然,山东下雪怎么看都没我那南边的下雪气势大;太阳出来了,许多老年人都围坐在室外向阳处谈笑风生,享受阳光,我依旧提不起精神,觉得这里的阳光远没有我们家乡的暖人暖心……  我至今都感觉奇妙,平时在家熟视无睹的一切,司空见惯的大街小巷、山光水色、雨雪阳光,甚至从没引我注意的一草一木,在这里倾刻间都变得魅力无比,那么让人恋恋不舍,难以忘怀!

回头再看那些思乡的古诗文,始有了全新而透骨的理解与共鸣。李白在外漂泊几十年,思乡之情肯定无时无刻不在心头萦绕,而明月之夜,更是乡情汇聚奔放之时,于是就有了千古名唱《静夜思》。4句20个字,简短而不简单,浅白中蕴涵着至味深情,那是伤口汨汨淌出的苦水,那是心头日夜奔流着的愁思。不亲身当回游子,哪能理解诗人此时此刻心中的思乡苦痛?

最美不过家乡景 最深不过故乡情,至此我才有了沁入骨髓的感受与体验。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思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