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保基金成过度医疗黑洞”有药可治吗?

(2015-11-27 18:48:12)
标签:

杂谈

健康

“医保基金成过度医疗黑洞”有药可治吗?

读到新华网上的一篇报道:医保基金正面临过度医疗“黑洞”。报道说:记者最近在山东采访发现,医院的过度医疗已部分抵消医保的“政策红利”,致使有些医保基金没有“花在刀刃上”,患者的“受益感”被削弱。有的乡镇卫生院切一个鸡眼费用高达2000多元,医保费用结算单上写的是“皮下囊肿切除术”;在三甲医院做一个阑尾炎手术费用达9000多元;而在某些县区医院,出院甚至要托关系走后门。
时下,公立医院经过改革后,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以药养医”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代之而起的检查治疗费用猛增,“以检查养医”的现象大举登台,百姓的医疗负担依旧。记者调查统计了山东五莲县人民医院参保职工的负担情形,改革前人次均费用5000元,改革后却提高到6000元。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去年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而去年检查次均费用、检查次数均上升了50%。为此,卫生、人社等多部门协同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让医保基金惠及更多患者,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总算有人说了真话!记者调查山东的这些情况,应该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笔者个人就有深切体验。家人患糜烂性胃炎,近些年几乎年年要住院治疗。一般住院一周左右,费用由6000多元渐增到7000多元,去年的一次住院则花到8000多元,这是在公立医院经过改革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个人负担呢,大致均在2000至3000元之间,倒是没增多少。“职工医疗保险”却成为“冤大头”,所有增加的医疗费用均为“医保”所消化。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满脸无奈的说:医疗改革,改来改去,大家都在为医院“忙活”。政府增加的投入,医保的累积,加上百姓掏出的并不算低的就医费用,所有的“红利”都填进了医院的“无底洞”。而百姓呢,只要有过就医住院的经历,耳闻目睹的几乎全是“怨声”,“就医贵、就医难”的状况似乎没啥改善。
医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其特殊就在“人命关天”,谁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应该说,政府这些年为减轻百姓就医负担、改善百姓就医环境竭尽了全力,首次医改到二次医改,医药销售的改革,城乡医保制度的建立,等等,无不浸透着政府的心血。然而,这一切换来的却主要是,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大楼的高耸壮观,检查器材的先进与高昂,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不断提高,而患者的“受益感”却并不明显。说实话,政府历次医改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实现。个中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窃以为,根本问题在于两点:一是整个社会“金钱至尊”的价值取向,医疗从业人员普遍被金钱“俘虏”。政府再好的医疗政策也都要靠医务人员去执行,执行政策的人走入了歧途,好政策怎么会收到应有的好效果?二是这些年在医疗行业放松了“医德”、“医风”的教育,特别是“医德与医风”的“说”与“做”成了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成风气,没谁准备扎扎实实身体力行。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小环境愈加积重难返,最终形成眼下的种种“无奈”情形。
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笔者以为,新一届党中央着力狠抓的反腐倡廉和各项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必将动摇人们“金钱至尊”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正能量”得到大力弘扬,“负能量”市场不断缩小,一个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医疗行业的精神面貌必将发生根本变化。种种医疗上的“黑洞”必会渐趋抹平,一个真正公平、纯净、温暖、大爱、充满阳光的医疗环境不会太遥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