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精英扎堆离职是好事还是坏事?
(2015-09-12 14:10:32)
标签:
杂谈时评 |
央企精英扎堆离职是好事还是坏事?
邻居家有一女儿,十分优秀,名牌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一家通信央企就业。经过在京近10年的打拼,小有成就,成为单位的重要业务骨干,落实了北京户口,正等着单位摇号购房,然后成家立业。女儿在京城能有这样的作为,家人们甚为高兴。
昨天下午,老婆忽然带回来消息:邻居家的女儿已从央企辞职了,准备“跳槽”到另外一家大私企。这么好的单位为啥要辞职?我十分不解。老婆转告邻居女儿母亲的话说:形势变了。以往在这家央企,收入高待遇好,每月正常工资虽说只有6000多,但奖金高,什么月奖、季奖、年奖、工作任务奖、突出贡献奖等,名目繁多,每个月到手的奖金大大超过工资,一年算下来,最少也有20万以上。还有数不清的节日补贴、假日补助、实物发放等,像中秋、国庆等,既发高档月饼,又有现金补贴,待遇真是好得没法说。从去年开始就不行了,除了正常工资,什么都没有,奖金补贴取消、发东西更是严格禁止。每月仅仅6000多元的工资,你说何时在北京买得起房?跳槽原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女儿服务的这家央企今年已有多人辞职,尤其是最近一段,成扎堆之势。
从老婆转述的这番话中,我大致明白了“形势变化”的原由。这事应该与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败斗争密切相关。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前,各大“央企”真称得上是“世外桃源”。做着政策保障的垄断生意,打着与国际接轨的幌子,内部收支管理几无任何限制,滥发钱物成家常便饭,高管高收入以至高得离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一切都逐渐从严规范起来,大国企的“瞎开支乱补贴”得到有效治理,高管的收入降下来了,员工收入多数也回归到国家政策规定的正常水准。邻居家女儿的辞职,当称是从侧面证实了中央大国企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显著成效。
由此联想到时下热议的央视“名嘴名导”们的辞职潮。近期的知名主持人张泉灵、郎永淳、哈文等,稍早些的李咏、刘建宏、马东、崔永元、白燕升等。央视“名嘴名导”们扎堆辞职,是否也与落实“八项规定”,强化了央视内部管理有关?我看肯定有这方面的因素。以前的央视“名嘴名导”可是了得,地位高、待遇高、收入更高。别的咱不知情,仅是地方、企业等,为求得一个央视上“有影”,每年该是向那些知名记者、知名编导、知名主持送去了多少“贡品”、“礼金”?恐怕谁也说不清。现在有吗?显然一去不复返了。在反腐败的高压下,在“八项规定”的禁令下,谁还敢?送的不敢送了,收的也不敢收了。眼下的央视“名嘴名导”们,唯有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老老实实拿着那份政策薪金,任何非份之想都将是危险之旅。想发财只有另辟蹊径,辞职另攀高枝或许有如愿的可能。
包括央视、央企在内的大国企工作人员辞职“潮”正在形成,往后或许有更多的人“入潮”。时下有一种担忧:这么多的体制内“精英”辞职,将会给政府企事业工作带来多大损失?笔者对此不以为然。第一,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习惯了高高在上、高收入高待遇的大国企员工,现在一下子让其落在地上,进入众多中低收入群体,感情上接受不了,已有的生活水准维持不了,不适应以至“跳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第二,这只是暂时的情形。已有的高收入高待遇,往往带来的是“高眼界”,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这些人一旦进入社会,在丢掉政策支撑,与其他人平等竞争的过程中,始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原也不过是平常人,没啥了不起。经过一番折腾,必然怀念过去在大国企的“安定”。已辞职的可能再回头,没辞职的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对大国企而言只是一种“阵痛”。许多“精英”走了,企事业单位短时可能不太习惯。从长远看却是大好事。员工的欲望与心态回归到正常,将会更加积极努力工作,珍惜自已拥有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公平了,地方与地方、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平等了,对所有的国人而言,实在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
前一篇:武汉火车站服务欠缺让人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