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费提速先得破除运营商布下的消费陷阱

(2015-07-07 13:56:10)
标签:

it

杂谈

文化

降费提速先得破除运营商布下的消费陷阱

笔者以前用的是“老人手机”,操作简单,功能单一,费用较低,每月电话费都在百元左右。上个月更换了一部苹果4s,6月至7月5日的电话费陡增至205元。我吃了一惊,便到联通公司查询。查询的结果是:除正常通话费外,另有3G流量消费96元。
我甚为纳闷,我的手机3G网络平时连开都未开,何来大笔流量消费?倒是有几次送孙子到补习班学习,等下课闲着无聊时,确实打开过3G网络,在手机上看看新闻听听音乐什么的,以消磨时光。这种情况顶多只有三四次,每次也就一小时左右,未必会有如此巨大流量?营业室打印出了一张消费清单,老实说,有关3G流量消费的明细我看不懂,什么“基本套餐AB”、“3G网龄计划”、“流量橡皮擦业务”、“优惠流量包”等等异常专业的名词术语,让我这个智能机新手如坠云里雾中,越看越糊涂。营业小姐简单作了下白话解释:说不定有时3G网络打开了,长时间未关,结果让流量白白流走了?
也只能这么解释。仔细搜寻记忆,似乎确发生过类似情形,印象中有一次,当时未记得关3G,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发现并关闭。难道一天未关3G,即会造成如此严重后果?忘记关3G这一天,并没上网看新闻听音乐;何况家里有wifi,也用不着3G网络;未必3G一开就在计算流量消费?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哪里是什么3G,活脱脱一吸金黑洞!面对联通公司打印的消费清单,白纸黑字,证据确凿,理解要接受,不理解也得要接受,你毫无办法。
由此,我又记起两件事。在移动公司,我为孙子上了一个“神州行”电话新号,手机平时就放在抽屉里,偶而他与同学到外面去玩就带上,以便于联系。上号时我交了50元话费,一个月后,居然全部用完,倒欠8元。这电话就躺在我的抽屉里,一个月未用一次,怎么会全部用完还倒欠?到移动公司营业大厅查询,营业员给出了解释:手机屏幕上,下拉时可以看到“数据漫游”的选项,平时应该是“关闭”的,若忘记关闭或关闭后又不小心点击打开了,就会产生流量消费。当场看手机,果然如此,白白浪费了50元,只得暗暗叫苦。另一回是为老婆手机上号,交费后,营业员出示了一张入网登记表,上面有一“包月流量10元”条款。我说这手机根本就不上网,只是接打电话,要求取消这一条。营业员告知:不能取消,这是规定,凡新号都必须接受这项消费,不论你是否上网。如实在不需要,必须在三个月满后,带身份证到营业大厅办理取消手续。这不是“霸王条款”吗?钱虽不多,却毫无道理。再说,谁又记得三个月后再来这里办手续?倘若记不得,岂不总要白白交费?
网络运营商还设计有多少这样的“吸费”黑洞或“霸王条款”?光看用户那永远吃不完的“套餐”即可见一般。看来,咱们在“通讯消费”时得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步步小心谨慎,否则,极有可能跌落到运营商精心设计的网络“陷阱”里!通讯网络环境的“险恶”,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时下,国务院领导三令五申,要求网络运营商“降费提速”,切实增强服务观念。网络运营商也有很好的公开表态。然而时至今日,尚没有见到他们实质性的表现,不免让人遗憾。依我看,网络运营商如确有诚意,眼下当务之急的是要给网络用户一个公正透明的消费环境,彻底废除哪些“霸王条款”,最大限度的减少以至解除种种名目繁多的“套餐”陷阱,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公道合理的交款。在此基础上,来点实实在在、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降费提速”,方能取信于人。似当下“说”与“做”严重脱节,只能让公众失望再失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