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苏慧廉》记述了什么样的传教士?

(2014-05-05 10:18:01)
标签:

文化

 寻找•苏慧廉》记述了什么样的传教士?

那天在书店闲逛,无意间看见这本装帧很精致典雅的书,书名为《寻找•苏慧廉》,竖排的旧式繁体字,细看旁边还有一小标题:传教士和近代中国。顿时有了兴趣,便买了下来。
之所以有兴趣,也是感觉好奇,因为写的是传教士。传教士很神秘。在我们这代人所接受的“反帝”教育中,传教士素来为异类:披着宗教的外衣,实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在中国无恶不作,有的刺探情报,有的盗窃文物,有的将中国人解剖当试验品,甚至有的杀中国的婴儿吃等,面目狰狞,凶残可怖。这本书都是怎么在写传教士呢?传教士究竟是群什么人呢?
虽然写的是外国人,但书却很好读,资料详实,表述通俗,没有拗口的语言,内容更有吸引力。我每天睡前看几十页,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即全部读完。书的主人公苏慧廉是一位英国传教士,1882年他21岁时来到中国温州传教,1906年受聘担任山西大学堂西学斋总教习(校长),在中国工作了近30年,50岁时又返回英国任教牛津大学,之后又多次到访中国。本书作者沈伽就是温州人,他用长达六年时间,循着苏慧廉在中国传教、任教和返回英国后的足迹,遍访书中人物故地和事件知情人,查阅大量中外原始文档资料,不仅忠实完整描述了一个英国传教士的生命轨迹,而且勾勒出了一幅百年前旧中国真实生动画卷。当时中国所发生的大事件和相关人物在书中均有涉及,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耳目一新。
传教士并不狰狞可怖,而是和蔼善良,富有奉献精神,对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读书后的突出印象。
苏慧廉是一虔诚基督徒,当年不远万里从英国赴贫穷落后的中国传教,是需要一定献身牺牲精神的。宗教信仰力量的感召,也受英国宗教团体偕我公会的派遣,苏慧廉漂洋过海终于来到了中国温州。在温州,苏慧廉每天的工作就是传教布道,宣传《圣经》福音,动员更多的中国人入教。面对这片陌生土地,还有只敬鬼神尚不知上帝为何物的中国人,传教布道谈何容易?苏慧廉要打开局面,至少要过“三关”:一是生活关;二是语言关;三是信任关。苏慧廉历经千辛万苦,多年苦苦支撑,终于越过一关又一关,得到温州人的信任,传教工作大获进展。苏慧廉在温州25年,业绩十分突出,发展教徒和慕道友8700多人,修建教堂10座,兴办学校36所。其时,温州教区成为英国圣道公会在华传教最成功的两个教区之一,苏慧廉本人,也成为英国人中少见的“中国通”。
因为传教工作的实际需要,苏慧廉这25年,还做了三件功垂史册的大事业。一是编书译书。他编写的《圣诗温州土白》、《温州方言马太福音》、《温州方言新约圣书》、《四千个常用汉字袖珍学生字典》、《论语译英》、《儒释道三教》等书,几乎每种都在中国教育出版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二是开办医院。从设立戒烟所,免费帮助一些堕落的穷苦人戒鸦片烟毒起,到办治病诊所,到开办正规西医医院。温州定理医院就是苏慧廉一手创立的最早的的中国现代西医医院,医院建设资金全部都是他回英国四处奔走募捐,寻求的社会资助。该医院建成之后,日平均就诊量达500多人,收费低廉,甚至免费,为众多民众解除病痛,深受温州人的欢迎。三是兴办学校。学校教育始终是传教士们热衷的社会事业,苏慧廉与夫人一起,先在温州创办女塾,也是首创,后兴办艺文学堂,这是温州乃至中国第一所现代学校。苏慧廉本人后来还受聘担任中国第一所大学山西大学堂西学斋总教习(校长)。
1900年前后十几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十几年,从晚清的灭洋排外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发生了许多大事件。苏慧廉及所有的传教士都亲身经历了这一系列社会动荡,而且深受其害。最突出的就是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出于一己之私利,授意地方官员利用民间对洋人的误解,放纵义和团大肆焚烧教堂屠杀洋人,使整个国家都变得疯狂起来。仅山西太原,在地方官毓贤的主持下,一次就集中极其残忍地屠杀外国传教士55人。而在北京,义和团攻打并焚烧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幸好这一年苏慧廉回英述职,才逃过一劫。随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西逃,议和并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而在议和及之后的庚子退款过程中,传教士们却能够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做了不少有利于中国方面的斡旋工作,例如请求减少赔款、争取庚子退款、力促所退款项用于发展中国教育等。传教士李提摩太就首提用赔款兴办山西大学堂,成为中国第一所大学。苏慧廉及其他传教士也为促使美英庚子退款用于兴办教育事业及中国铁路建设等作出了努力。
纵观这些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感觉他们真正是心地向善,虔诚地传播宗教,为启迪民智开导民识而不遗余力,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倒是那时的中国人对“洋人洋教”缺乏了解以至误解,盲目敌视,甚至发生义和团这样滥杀无辜教徒教民的暴行。从人的良知上讲,是咱们中国人实有愧于这些传教士们。正像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马勇所言:中国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族群,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今天对利玛窦以来的传教士还缺少一个道歉,缺少一句感谢,缺少一声对不起。在一长串传教士名单中,苏慧廉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