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招待费变“其它”就安全无事了吗?
(2014-04-16 14:10:52)
标签:
杂谈 |
天价招待费变“其它”就安全无事了吗?
据报道:4月份是央企发布年报的高峰时段,记者发现,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业务招待费”一词,今年却从部分央企及国企年报中消失了。比如,2012年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曝光的中国铁建,2013年年报中“业务招待费”被清零,继之“其他”一项从22.4亿元增加至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增长44%。又如,2012年中国交建业务招待费为7.8亿元,而2013年也直接归零,“其他”费用从9.95亿增加到了11.6亿元。而中国电建在2012年的业务招待费为3.42亿元,2013年年报干脆连“其他”数据也不再公布。
中央“八项规定”禁止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大吃大喝。虽说央企有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说央企不是国家机关,高管们也不是公职人员,吃喝纯属经营所需等,但毕竟是全民的企业,是代表国家掌管企业,在许多方面还仰仗着国家权力强势经营,高管们随便拉出一个就是省部级、地厅级高干,因而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于“八项规定”之外。媒体对央企动辄数亿“业务招待费”的特别关注,多少有些让国企高管官员们惊恐不安,害怕追根究底,引火烧着了自己。现在看来,解决问题也很简单,只需账本上略做些调整,将这块支出搬到另一科目下面,就可以将天价“业务招待费”隐藏起来,让所有公众看客都找不着北。
“其它”就是最好的“防空洞”。“其它”好就好在:第一,这是个模糊科目,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没有确指,怎么去看它都行。第二,“其它”又是个“橡皮筋”科目,可长可短,可多可少,一切随企业的实际调整,再大再膨胀不稀奇,再少也属正常。第三,“其它”还是堂而皇之存在的会计科目,凡企业账目均有设立,它的存在关系到企业正当经营的秘密,一般没有谁去寻根探底。“其它”的这些有利条件,就让它担当起这一轮企业账目“防空洞”的角色。像中国铁建,2013年“其他”一项陡增9.86亿,虽说“陡增”有点反常,但至少看着没有“招待费”那么刺眼,不“刺眼”自然也就比较安全。
其实在一两年前,准确说在“八项规定”公布之前,“业务招待费”也担负着“防空洞”的责任。其时,官员们有句口头禅:吃点喝点没关系,只要不往腰包里塞,就安全无事。那时的“业务招待费”是敞开的,连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高手看见“吃喝账”就“麻”了,没法查,也无从查起,干脆不查。基于这一特色,“业务招待费”就成了一个“大筐”,什么支出都可以“打包”往里丢,礼金、贿金、罚金,公用、私用,他用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曾几何时,大街小巷卖贩假餐票的生意兴隆,公安税务机关越打越盛。严格说,是中央“八项规定”终结了“业务招待费”的兴盛。如今,“其它”又提供了新的藏身之地,“其它”还要兴盛多久?
“业务招待费”决不仅是个浪费问题,它更是腐败源头。解决“业务招待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开。但必须是全部公开,详细公开,彻底公开,不留死角,将大国企的一切支出明细都放到阳光下晒晒。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其它”或“其它”之后源源不断的新“防空洞”出现,从根本上斩断大国企的浪费与腐败之源。
前一篇:医务人员待遇还要怎么突破与创新?
后一篇:岁月号沉船事故给了我们哪些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