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切莫轻视“某某是腐败分子”简短举报信

(2014-01-14 11:58:30)
标签:

杂谈

切莫轻视“某某是腐败分子”简短举报信
中新网1月13日报道:13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在宁举行发布会,通报2013年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江苏省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王唤春谈核实举报信难度问题时说:纪检机关经常收到民众一些言辞含糊、线索笼统、无实质性证据的举报信。比如,“有时一封信,信封很大,拆开一看,五个大字,或者六个大字,‘某某是腐败分子’,你说这怎么查?”
王主任也没怎么批评这类举报信,只是认为这种举报没多大查办价值,不会像对待“反映问题具体、可查性强的举报信那样认真组织调查,及时作出说明安排”,一般处理比较轻淡。有举报比较集中的就“采用约谈方式,向本人或有关部门核实,做到早打招呼、早提醒。”
单纯从办案专业的角度,王唤春主任所言也许不错。查贪案嘛,自然要举报信息越详实越好,越细致准确越有价值,某官员搞腐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查办起来自然就势如破竹,手到擒拿。你仅仅六七个大字:“某某是腐败分子”,既无腐败内容,又无情节线索,当从何查起?作轻淡处理,或搁置一边,自成顺理成章之举。
对此,笔者却有不同的理解:纪检机关对这类举报的处理有些轻率。可别小看这区区几个字的举报,实则包含着大量丰富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官员治下民众的呼声,切切忽视不得。轻淡处理的结果,可能恰恰放过了民愤特大的腐败分子!
一个官员是贪是廉,甚至腐败到什么程度,往往其治下群众看得最清楚。即便有些官员善于伪装,能骗过上级同事,包括老婆家人,但无论如何瞒不过群众的眼睛。官员贪腐行踪再隐蔽,也不可能不露出些蛛丝马迹;群众无时无处不在,总会有人捕捉到官员隐秘信息,一旦类似信息在民间频传,即形成官员品行的总体民评。此时,如果有来自民间的举报,也就只能“某某是腐败分子”的笼统说法。如果让哪位群众举出官员贪腐的具体实例,可能很难做到。但是,这种有着深厚根基的民间评议最真实最准确,也最能反映一个官员为官的德行。
还有另一种情形。举报是有风险的,事实详细线索清楚的举报风险就更大,被举报官员往往就凭这些列举的详实线索即可准确判断举报者是谁,随后很可能实施报复。此类情形司空见惯。做举报者大都没有好结果,几乎成民间共识。有着正义感的民众,一方面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不能不采取有效方式保护自己,于是,就只敢发出“某某是腐败分子”的简单举报。不是不愿详细举报,实被迫无奈才采用“概述”方式的。这类举报者其实对反腐机构充满信心。
鉴于上述情形,窃以为,纪检机关对“某某是腐败分子”这类笼统举报要予以特别重视。至少要做三件事:第一,要向组织部门打招呼,让相关领导警觉,防止“边腐边升”的情况发生。第二,要安排纪检干部或组织部门干部到民间暗查暗访,寻找线索,更深入广泛听取民间呼声。第三,如果经多方努力,仍一时无从查起,则应内部备案,安排相应的人员较长期密切注意被举报官员的动态,一旦抓住确凿证据,迅速立案调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