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书火热市场萧条反差何以如此强烈?

(2013-10-28 14:42:01)
标签:

杂谈

出书火热市场萧条反差何以如此强烈?

大早朋友来访,顺便带来某位城建部门官员赠送给他的一本新诗集。
新书装帧很精美,大32开,全彩铜版纸印刷,书名为某权威诗人题写的草书字样,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诗集内容不多,大约有100余首,长的不过10句,短的仅4句。每个页面排印一首诗,字很大,加上配画加彩,倒也不显得空荡。纸张很厚,100多个页面即装成了厚实气派的一本书。封底赫然印有定价:每册68元。
朋友告诉我:这本书在地方某印刷厂印的,共印了5000册。昨天他到印刷厂联系业务,正碰上该官员在点数取书,顺手就送了他一本。他拿书时还问了一下这本书的销售情况,该官员说,外地同行答应销1000本,剩下的就靠本地各单位熟人帮忙了。朋友还说:这两年地方上的官员出书成风,有点文字或书法爱好的差不多都出了书,有位官员竟一口气出了三本书法专集,他在印刷厂就常见到官员在厂里搞校对。
朋友似乎发现了一个秘密:眼下出书还相当能赚钱。出书的官员大致分两类,一是手中握有现实权力的;二是曾官居要职后退职、退休的。这些人出书一般会找个有钱单位付印刷费,然后将书送到各单位按定价收钱,扣除买书号的钱和相关费用后,剩下的就是赢利了。随便到那个单位头头的办公室走走,几乎都可见到作者送来的在桌上堆成小山似的各类推销书。买书发员工学习是项十分正当而又高尚的财务支出,一般单位都不会拒绝,何况送书者多是领导或关系户,乐得送份人情。朋友算了一个账:像这本诗集,书全部脱手,大概毛收入在30余万元,买书号估计不会超过万元,相关费用顶多也就上万元,他有近30万的赚头,最低也要赚20万。
“名利双收,这生意真做得划算!”朋友羡慕地说。
我说,你也可以出本书赚笔钱嘛。“我不行,我手中没权力,一是找不到付印刷费的单位,二是送书到单位怕没人要,我脸皮薄,别人有点不情愿的脸色,我就受不了。我没能力赚这个钱,只有艳羡的份。”朋友多少有点酸酸地说。
我是买书的爱好者,经常逛书店,我很真切看到如今图书市场逐渐萧条的过程。眼见得个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地关门,地方上仅剩国营新华书店独家存在,而且早已奄奄一息,似乎随时都有破产停业的可能。时下读书的人少,买书的人更少。上书店的大都是老与小,退休老人上书店消闲,小学生到书店买教辅,除此之外,就鲜有其他人登书店之门了。
一边是图书市场冷冷清清,正规图书无人问津;一边却是个人出书火爆,内容空洞的出版物充斥地方单位!是个人随意出书热遏制了正规图书出版发行,还是正规图书发行渠道遇冷催生了官员图书自主发行的火爆?图书市场的种种怪象真是越来越令人匪夷所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