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一轮清房行动会有啥结果?
(2013-06-27 13:30:13)
标签:
杂谈 |
安徽新一轮清房行动会有啥结果?
据媒体报道:2013年6月9日,端午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在合肥城改集团,一位办公室负责人悄悄把贴在单位电梯旁的一张纸撕下来。这是一张房产信息的公示表,公示了城改集团六位领导的房改房、集资房和小产权房拥有情况。在单位公示了7个工作日后,这张公示表被撕下,递交给了合肥市清房办公室。
这是安徽省时下正在开展的全省针对官员住房问题清理行动的一个场景。据清房负责人介绍:早在2013年2月底,一份详细的安徽省清房行动方案便已下发各地。“我们只要求党政干部申报他们的公房、集资房、小产权房,而不必申报商品房,只要是正当所得,他们有多少套商品房我们都不管。”这位负责人称。
应该承认,安徽相关方面还是有胆识的:官员房产的多与少当称是官员为官廉与贪的最重要标志,抓住官员房产清查就是抓住了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只要“火力”够猛,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官员房产又是一极其敏感话题,个中水之浑、状之乱、涉面之大、秘密之多,遵纪守法的普通公民常常难以想象。没有相当的胆量,断不敢轻易涉足这块是非之地。
不过,就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还很难让人信心充足,甚至要为他们的行动捏把汗,担心会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走过场。窃以为安徽省的这次清房行动至少有三点“先天”不足。
第一,“只要求党政干部申报他们的公房、集资房、小产权房,而不必申报商品房”。这是非常保守的清房。经过这么多年“房市”的发展,公职人员的公房、集资房、小产权房几经地下交易转手,事实上已经面目全非,且与所拥有的其它商品房搅在一起,很难分清。官员利用权力“占房”,许多都体现在商品房的拥有上。仅查“公房”而不查“私房”,于反腐倡廉没多大实际意义。
第二,“清房行动”以个人申报为主,仅仅在单位内部公示一周,即上交了事。后来的抽查也立足于本单位。如此工作方式很难发现问题。官员拥有多套住房,往往秘不示人,且在房主登记上借名造假遮人耳目,尤其是要在工作单位内部做到高度保密。单位内部公示无法发挥“公开”的威力。真正的“知情人”在社会,在街坊邻里,只有通过媒体在社会上公开,才有可能获得线索,发现问题。
第三,官员的住房问题,隐秘复杂,事关重大,仅安徽一省孤军深入,恐难以坚持到底。时下官员拥有的不法房产,很少处于原籍居住城市。稍有条件,即在省城以上各大城市抢房,以“北上广”居多。已被曝光的“房叔”、“房姐”、“房爷”们大都如此。没有全国性的“高压”态势,仅凭一地一市之力,要查清贪官拥有房产的真实情形谈何容易!而且,仅一地查房,必遇形形色色的阻力,又受“长官意志”的局限,草草收兵半途而废似不可避免!
时下在官员中开展“清房”,实是反腐败的“捷径”,却又是充满荆棘的“蜀道”。没有全国性统一行动的“风暴”,没有相关高层强有力的举措和一查到底的坚定决心,便很难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