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在灾区的三个场景何以感动人心?
早起浏览芦山地震新闻网页,几条有关李克强总理在灾区的消息让我备受感动。
凌晨2时多,央视记者拍下李克强总理夜宿帐蓬亮灯的照片,随即在网上发出。凌晨2时,劳累一整天的总理仍然没有休息,还在夜以继日地工作。
简陋帐蓬里,一张小圆桌,总理正在吃早餐。一小碗稀粥,一瓶矿泉水,外加一袋咸菜,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到达灾区夜以继日连轴转工作后的第一个早餐。
21日早7时,李总理走出帐蓬,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总理面容憔悴,略显浮肿,给人突出印象即是睡眠不足辛苦疲惫,但仍振作精神对记者讲话。总理的声音沙哑,稍长点的语句,好像都没有气力顺畅发出,得停顿几次才能说完整。总理在讲话中对目前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特别强调要抓紧一切时机开展救人,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这一幕幕场景,实在感人至深,令人难以忘怀。
总理真是太疲惫了!总理全身心扑到在抗震救灾工作上。20日上午芦山地震发生,总理迅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到灾区,就马不停蹄四处奔波,开会部署救灾,看望受伤病人,视察受灾情况,慰问救灾人员,一刻也没有停顿。这样紧迫的工作节奏,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何况总理还是年近六旬的老人!
总理心中只有灾区和人民,丝毫没有顾及个人的辛劳。按说,即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对总理的生活安排周到一点,住宿条件搞好一点,让总理得到充足的休息,便于更好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不仅做得到,而且十分应该。然而,总理没有这样做。总理想到的是百姓正在遭受苦疼,自己应该与人民共患难,竭尽全力帮助群众度过难关。
国家总理身先士卒,与灾区百姓同生活共危难,必将鼓舞灾区全体人民战胜地震灾难,重建美好家园;更激励所有的救援人员,为打好抗震救灾这场恶仗贡献出全部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灾区的这几个场景,再次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为人民谋利益鞠躬尽瘁的伟大情怀和执政理念。在这样杰出的中央领导集体指引下,咱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恶劣的自然灾害不能战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