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什么九成民众担心公款吃喝风回潮?
在从上至下劲吹节俭风,公款吃喝乱象得到明显治理的形势下,为什么仍然有九成以上的网民信心不足,担心吃喝风会大面积回潮呢?而且其中有三成人还是公职人员,也就是说大部分公职人员本身就不相信“公款禁止吃喝”效果能够维持长久。
就笔者的观察,公众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近几个月来,公款吃喝的确有较大程度遏制,宾馆酒店的公务接待明显减少。窃以为,这种效果的取得是建立在三种因素之上:第一,新一届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和率先垂范。第二,高层领导的严于律已和重拳出击。第三,层层派出的暗访组功不可没。应该说,是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获得目前的治理成效。即便如此,在一些可以遮掩暗访人员视线的地方,公款吃喝抹牌赌博之风仍有增无减。比如农家山庄、家庭茶社、单位食堂、小区酒馆等,近一段时间生意就格外兴隆,公款的“铺张”让小老板们赚得心花怒放。
如此高压态势下,公款吃喝依旧能找到“避风港”。很难想象,政府及相关部门能长期以“禁吃”为中心,以运用“暗访”手段为常态,始终崩紧“高压线”?政府工作毕竟千头万绪,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一旦工作重心转移,“禁吃”风头暂歇,结果会怎样?谁能保证公款吃喝不再回潮?其实,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公款吃喝整治已进行过多次,但基本上都陷入“整治—收敛—放松—回潮”的一次又一次循环。新一轮的新动作,尽管效果不错,但又凭什么可以确保不重蹈覆辙?政府公职人员对此体会应该最深。
窃以为,对于公款吃喝这类根深蒂固的顽疾,靠领导一时的意志搞“短促突击”,短时“疗效”是肯定的,但作用不会太久,更不可能长期持续。要“长治久安”,必须要从源头上行“根治”术,在制度建设上寻求保证。就目前的体制,应该在三个方面采取断然措施:一是“三公”费用公开透明,彻底公开,不打埋伏,不耍滑头,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二是严肃财务审计监督,将“三公”消费预算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严厉查处“三公”消费违规,实行“零容忍”。三是精兵简政,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关冗员,减少行政审批和检查,将权力关进铁笼,切断公款吃喝、滥用职权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