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人跨过重病倒地老人不施救说明什么?
(2013-04-08 13:32:41)
标签:
杂谈 |
178人跨过重病倒地老人不施救说明什么?
老人突然摔倒,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如果你在现场,是上前施救,还是跨过老人身体离开?
4月5日,这一幕发生在长春市大马路与东三道街交会处财神大厦2楼的市场里。一位买菜老人突发脑梗塞倒地。当来来往往的几十名路人冷漠地跨过老人身体离开时,只有一名白衣女子留了下来,她用厚纸为老人垫起头部,守在老人身旁,指挥行人为老人让出空间,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
我也在网上看了这一段监控视频:老人倒地位置正在菜摊前,还是一个狭窄的过道,买菜的行人密集,来来往往,或跨过老人身体,或紧挨着菜摊从老人脚前绕过,个个若无其事,态度冷漠,好像躺倒的不是老人,而是横亘在脚下的一段木头。此情此景,太让人震惊!两相对照,确是更鲜明衬托出白衣女子的人格高尚,可亲可敬!
为什么会是这么一幅场面?要是换上我、你诸位在现场,又会怎样做?平静下来仔细想想,还真不好说。坦率讲,或许会和他们一样,选择尽早离开。我猜测这跨过或绕过的178人中间,可能大致抱有三种心态:第一,不想赔钱管闲事。送老人上医院是要花钱的,医院是讲经济效益的地方,可不会给你白救人。谁护送谁就得摊上这笔费用。提篮买菜的应该没多少富人,自己的老人甚至本人生病尚且都医不起,何以愿出手花钱救别家的老人?第二,不想惹事生非。老人的信息不明:老人是什么身份?有没有子女?子女们的经济状况如何?为人处事品行如何?鉴于以往的教训,救起了老人的好心人反倒被诬为肇事者,凭空让你摊上法律责任。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第三,不想赔时间赔精力。眼下谁都生活得不容易,自己面临的难事都穷于应对,何以有精力有时间有能力去救助陌生老人?
以上诸种心态是否合理,笔者无法判定。但既然大家都这样选择回避,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你能指责这178人都是冷血动物吗?事情的出现,这个社会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是人的等级划分,缺乏人的普遍帮助与同情。中国人历来重“恩报”,没有“回报”或“回报”不明确的“善举”鲜有人出手。当今社会更是唯利是图,“交易”至上,以致“无利不早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人生信条。还有,现代社会太缺乏激励人“向善”的实际氛围,没有为“助人为乐”创造很好的基础与条件。
说句可能有点绝对的话: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当今社会几乎人人都“冷漠”,个个又都是“冷漠”的受害者。要改变这种冷漠状态,关键不在个人,而在社会的导引。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建设、社会责任建设,要达到理想境界,确实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