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对待淡情的父亲?
(2012-03-14 20:58:24)
标签:
杂谈 |
我们该怎样对待淡情的父亲?
八十高龄的父亲又生病了。
正月初三在家里不慎跌了一跤,整个身体倒在水泥地面上,幸好冬天穿着厚棉衣,受伤不重,至少没有明显外伤。开始几天,没啥感觉,后逐渐浑身筋骨有疼感,并且越来越严重,这段时间发展到不能下地走路,晚上痛得不能入眠。
我和小妹用轮椅将父亲推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有腰椎骨折,可能还有其它潜在的病灶,开了一些药,试着作诊断性治疗,如效果好就证明不要紧,如继续疼,则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医生嘱可以多吃些猪蹄,帮助损伤恢复。父亲回家之后,我们便隔三叉五买些猪蹄炖好送去。父亲感到很欣慰,疼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看我经常往父亲家去送东西,老婆却唠叨开了:说父亲年轻时对我们没多少情义,现有危难倒知道少不了子女的服侍。父亲一生的所得和付出都给了他的小儿子,小儿子却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高就”去了,看都不回来看一眼。却让我们来服侍老人,这不公平。
老婆所讲的也属实情。在我19岁时,我亲生母亲去世,父亲续娶了一位继母,后来又有了他的小儿子。如所有这类结构家庭差不多,父亲和继母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小儿子身上,对我与两个妹妹照顾极少。父亲那时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家境不错,可我们的工作、结婚、养孩子等所有人生大事,几乎全是自食其力,基本上没得到来自家庭的任何温暖。这么多年,父亲从没抱过一次他的孙子、孙女,更没买过那怕是一粒糖给他的孙子、孙女品尝。父亲对前妻子女亲情看得很淡,淡得有与无没啥区别。
父亲与小儿子本来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年前,小儿子的媳妇在深圳找到工作,觉得在特区赚钱机会多,学校条件好,便让老公带着孩子,辞去了工作,全家去了深圳。他们一走,家里就只剩下父亲和继母两位老人了。连左邻右舍都议论纷纷,说老人年轻时,儿子媳妇都“啃老”,到老人年迈多病需要照顾时,儿子媳妇却丢下老人不管,远走高飞赚钱去了,于情于理都不容。
老婆总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提起来就说个没完。我耐心给老婆做思想工作:第一,父亲已经80高龄,要争什么一切都晚了,说了等于白说,倒还徒增烦恼。第二,不论父亲过去多么寡情,父亲总归是你的老人,照顾老人是子女天经地义的责任,不可也不能推辞。第三,你也是有子女的,你如对老父亲不尽责任,将来有一天,子女们也可以效仿。子女们学好不容易,学坏太简单。第四,讲究孝道是美德,不敬老人必受社会谴责。听了我的劝说,老婆明显地唠叨少了。
我当然要力所能及照顾好父亲,尽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不过这件事也让我有所领悟:“养儿防老”这句话虽然很旧,但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总是要老的,人到老朽时,身边若没有个子女照顾,其情其景实在凄惨!做子女的一定要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让晚年的父母幸福快乐。讲孝道是做人不可缺少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为人父母也要很好履行自己的责任。即便是父子母子之间的骨肉之情,有时也需要培育,需要以心换心,互相理解,方能相得益彰,感情愈加深厚。毕竟,子女对父母,被动的尽孝与贴心的关爱,老人在心理上的感受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