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药的困惑:药品市场有多浑?
(2011-08-30 13:25:40)
标签:
杂谈 |
购药的困惑:药品市场有多浑?
去年至今年,我经手买过三种药,个中有些情况颇让人感觉困惑。
去年上半年,我到省医院拿过一种叫“思瑞康”的药,是为表妹代购的。表妹的孩子患抑郁症5年,时好时发,治疗相当辣手,全家人为此心急如焚。省医院专科医生介绍孩子服用“思瑞康”,说这种药副作用少,就是价格比较高,月均药费1500元左右。还必须长期使用。表妹每个月都要跑省医院买这种药。有个月实在走不开,我帮她代买过一次。
我清楚记得那次是先到医院门诊部找的专科医生,然后由医生打电话让药商过来,我与药商在医院门口现场完成交易。药商用黑色皮包装着药,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了一个月的量,共计五盒药,付款1500元,也不开具任何凭证。当时我就很诧异:患者何以用这种方式取药?医院药房为何没有这种药?医院、医生与药商到底是种什么关系?
老婆是多年的胃溃疡病,近些年成医院常客。在市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总是推荐“雷贝拉挫”,并说这是“拉挫类药”第三代,抑酸药力强劲,治疗效果非常好。病人当然得听医生的,老婆这几年基本上每次发病即服用“雷贝拉挫”,效果自然不错。只是相比其它药,价格较高,如果同时加服“达喜”,一个疗程下来就要几百元。
去年下半年老婆并发胃出血,住进省医院,同病房的病友介绍说,胃病平时用“奥美拉挫”就可以了,不必要用“雷贝拉挫”。我又请教医生,医生也说行。老婆从省医院出院后,我就一直给她买“奥美拉挫”治疗,疗效确实很好。“奥美拉挫”与“雷贝拉挫”,性质一样,前者是老药,后者是新药,一老一新,价格则相差10倍。我所不理解的是,县医院医生为何总是推荐价位高的“雷贝拉挫”,却从来不提价廉效好的“奥美拉挫”?“雷贝拉挫”供药商与医院、医生有没有什么私下交易?要知道,对于患者而言,医生的话总是金玉良言不容置疑。医生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够决定一种药品的市场命运!
前不久,小孙子因反复感冒诱发扁桃体肿大发炎,多次高烧,对身体影响甚大。经省医院儿科教授诊断,说是孩子的免疫力被破坏,不能抵御细菌的侵袭,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医生开了一种药,名为“匹多莫德分散片”,让孩子先服用一个星期。该药价格很高,每粒药片12元。回家后,我仔细看了说明书,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药,通常的疗程为两个月。
小孙子一周用药服完后,我便到药店购药,可跑遍本市所有药店,均告无货。有家药店老板很热心,专门联系了省级医药批发商,也没找到药。老板说,这药是厂家专供三甲大医院的,你必须到省医院才能拿到药。我不解,问老板,按说这药也算是常用药,怎么不进入零售?老板说,药品一旦进入零售,价格就大降,厂家与医院的利润也随之大减,两家怎么也得维持这种格局,以保证双方的既得利益!类似的药还不少呢。哦!我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之所以讲出上述三次购药经历,我只是想证明,药品之水不浅!利益各方都在设法应对国家关于药品的惠民政策,竭尽全力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民众要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真正减轻医疗重负,其实不容易,要走的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