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的一句玩笑话为何酿成了恶性命案!

(2009-09-23 11:29:58)
标签:

杂谈

医生的一句玩笑话为何酿成了恶性命案!

 

前不久在本市东部乡村出了一件命案!案件很快被侦破。难以想象是,这件命案竟与一位医生的一句玩笑话脱不了“干系”。

2006年3月,在大城市打工的本市农村青年小高经人介绍,与邻乡的女青年卢**结婚。婚后不到9个月,也就是在当年年底,卢**生下一子。小高赶到医院看孩子的时候,有位熟识的医生对他开玩笑说:“这孩子未到月,怕不是你的吧!”

据湾间传医生的玩笑话还有一种版本就是:“这孩子不像你,怕不是你的吧!”几种说法都证明医生确实是开了玩笑;据此也可说明这句玩笑话在当事人身上的沉重份量。

说者虽无意,听者却有心!小高本来就是一个内向型、疑心重的人,听医生这么一说,心里就有了疙瘩。自此,夫妻关系就进入冷战与不时的口角,持续了一年多。到今年下半年,卢**实在忍受不了,便主动提出分手并回到了娘家。小高则趁机抱孩子到大城市医院作了亲子鉴定,结果证实孩子确不是自己的。

上月底,心态已极度扭曲的小高闯到媳妇娘家,一怒之下,将岳父、岳母、和孩子打死(卢不在家而幸免)!自己则撞火车身亡!

两家人就这样生生的夷灭了。

这一案件留给世人的教训很多,其中那位医生的“玩笑话”尤其让人不可忘记!

现在凭常理推测也只能认定医生当时说的是玩笑话,如果医生真断定孩子的父亲有问题,那是不会说这种话的。事实上任何高明的医生凭观察也是无法作出此类判断的。这就提出了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医务人员该如何与病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交流?

现在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职业道德训练,不注意自己作为病患者及家属极其信赖的特殊身份,说话信口开河,出语不假思索,有时就可能给病人造成心理伤害或更严重的后果!

生活中常见到一种“小心眼”的人,用心理学的术语就叫“偏执性人格”。这类人的性格特征就是固执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这种人最易受到“语言暗示”的影响,且往往还会从某方面“权威人”的只言片语中捕捉信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分析想象,“一条胡同走到底”,不到绝境不罢休。即如这位自毁又毁人的小高,应该是一种典型的“偏执性人格”个性。本来就敏感,听医生说出这样的话,他就当真,且“犟牛拉犁不回头”,直至酿成两家人的毁灭!教训实在惨痛!

类似的情形还有医生面对一些“疑心重”的病人。这类患者常常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的疾病联系起来,甚至由此怀疑自己得了重病或不治之症!诸如医生随口说出“你这病不大好治啊!”,病人可能马上就全身紧张以致寝食难安病情迅速加重!再如有医生信口问一问病人的家庭情况,就很容易让病人联想到“是不是我的病很严重,医生在关心我身后的家庭问题?”等等。

医生作为“握有拯救病人生命大权”的人,对于病患者来说,其行为语言确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可以说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有职业道德素养的医生应该尽可能多的为病人着想,既要态度热忱、又要出语谨慎,高度负责、严肃认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心理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