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61
  • 关注人气:18,8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一日]家业俱兴!看看这家三代人经营的书店

(2009-09-21 10:21:24)
标签:

杂谈

[中国一日]家业俱兴!看看这家三代人经营的书店

 

9月19日,一个普通的周末。

因是周末,我到8点钟才起床。洗漱后,我一如既往的到街头摊点上“过早”。从家里到早餐摊点,要经过益众中学大门。大门南侧有一家小书店,每天“过早”转来,我都要到小书店看看有没有新书刊,遇到感兴趣的就顺手买回来。

今天“过早”走过这段路与往日不同的是在学校大门北侧又增加了一家书店,恰逢新书店首日开业。我发现新书店与前一家书店是同一位老板,只是新书店规模要大,环境要好,书刊品种要齐全。又多了一个选书看书买书的好去处!我由衷感到高兴。

吃完早餐转回来,我迅疾进入新书店浏览。

书店进深足有十几米,两间屋相通的店堂显得很宽敞。四周顺墙摆满浅蓝色的书架,中间并放着两个大书台,两根方立柱四边放着小书台。半边屋的书架和一张书台摆着学生教辅学习资料书,另半边屋书架及书台上则堆放着文学、社科等成人书籍。布局合理,也便于读者自选。

进门左侧有个边角为圆形的收银台,里边收钱的是个年轻小伙。店门口还坐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照看着门前的杂志摊。老人此前常在南侧书店守店,我去得多了,也就熟悉了。看到我来,老人热情打着招呼。

今天是头一天营业,店里人很多,主要是中学学生,成人顾客才两三个人。我选了一本刘心武的新书《人在胡同第几槐》,在收银台付过钱。便随口与门前的老人闲谈起来。

我问老人:“你南边有个书店,干吗又在北边开店?”

“南边太窄了,好多学生伢要的书排不出来,就在这边又搞了一个。东门新一中门口还有一个店,跟这个差不多。我实际上有三个店。”老人带着得意的神情告诉我。

“三个店!那你得请多少人手?” 我有点惊讶的问。

“一个外人都没有请,全是我家的人。我现在是四世同堂,祖孙三代人合开三个书店。儿子儿媳今年都是60岁了,在新一中书店照场;大孙子领头,具体负责书刊的进货;二孙子负责料理南边店;四孙子也就是小孙子去年大学毕业,没有在外找到事做,现就在这个店值班;大孙媳妇则负责新一中书店的打理。我就在南、北两个店照场,哪边人手差就在哪边帮忙。全家人除三孙子在深圳打工外,就都在这里了。”老人很有兴致的介绍说。

“我看那边街上原先的几个小书店都停了业,说明搞这行生意也不好做,你们却越开越多,有什么诀窍?”我颇有兴趣的问。

“书店这行的确不好做。我们其实也不很好,只是比他们关门的几家要好点。要说我们能维持下来,靠四点,一是位置好,我的三家书店都在中学门前,学生买书近;二是进货对路,特别要让年轻人喜欢,大孙子教过几年书,对学生喜爱的书很熟悉;三是要守,每天开门要早,关门要晚,中间也不能休息,节假日更要全天营业,读者和学生就图方便;四是书卖的便宜,我的书总是85折卖,学生很欢迎。开书店这一行,发大财不可能,搞得好的可以维持生活,稍有赚头。再说现在哪行生意不难?能有点赚头就不错了!”老人说起经营之道来如数家珍。

老人还告诉我:他今年已是83岁高龄,跟孩子们开书店也有10年了。老人全家原住乡下,老人年轻时当过大队(村)干部,那时因家里孙子辈孩子多,生活一直很艰难。十年前,大孙子辞去中学教师职业,带着媳妇和弟弟进城开了一个小书店,后又将全家老小接进城帮忙,一直到今天。这些年,家里先后在城里买了四套房子,店也开了三个,家、业都有了,生活也就有奔头。日子虽不算十分富裕,但比起原先在乡下,强过几十倍。一大家人现住城里,儿孙孝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老人还说:他每天帮忙拆包搬书,就是劳动锻炼,身体越来越好,越活越有精神!

听了老人的叙谈,我从心底为老人祝福!老人一家的变化,不正是我们无数百姓这些年生活变化的寻常例证吗!?各家各户的具体经历可能有所不同,但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向好的趋向却是同样啊!我这样思忖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