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那个穷困时代竟用“兽药”给人治病
(2009-04-03 14:18:16)
标签:
杂谈 |
怀念母亲:那个穷困时代竟用“兽药”给人治病
清明节来临,我又一次思念到早逝的母亲。
母亲去世时年仅45岁。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我刚到城里工作不久,就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到我赶回农村老家时,母亲就已经停止了呼吸。按老家农村的说法,我没有为母亲送到终,是为不孝!那时我才刚刚18岁,还是混沌未开的年龄,母亲在世时我没有能力也没有用心尽好孝道,母亲辞世时我连终都未送上,至今想起来心中还深深负疚,觉得非常对不起生我养我的母亲!
母亲是因病早逝的。母亲所患有多种疾病,但最主要的是肺结核病,最后致命也是肺结核病。听当时在家的妹妹讲,母亲是肺大出血而亡。用现在的医疗水平看,肺结核应该是非常普通的慢性病,只要治疗及时,坚持用药,不仅可以让病情稳定,而且可以完全康复,怎么也不会致人丧命。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几乎所有的物资匮乏,药品也同样奇缺,治疗结核病的一些常用药、特效药经常缺货,很难保证母亲的正常治疗。
有一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那是在母亲患肺结核病不久,医生说需要注射半年的“链霉素”和长期服用“雷米封”。就这普通的“链霉素”当时就很难搞到。记得母亲仅打了一个月的针,就因找不到药而停止了治疗。后来到处托人购药,是我的一个表哥在外地才找到一些“兽用链霉素”,医生说可以代用,这才又接着治疗。兽用药毕竟是用于动物的治病,与人用药应该有区别,起码在剂量上、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不到迫不得已的境地,人治病不可能用上兽药。一想到那时竟用兽药给病重的母亲治疗,我就觉得心中隐隐作疼!
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适当应该是母亲肺病致命的主要原因。
尽管那时药品奇缺,但医生的服务态度却让人备感亲切,至今记忆犹新。母亲患病的日子,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我才十几岁,两个妹妹更小,家里经常显得孤立无助。母亲常常在晚间突然发病,发病时大口吐血,昏迷不醒。每到这时候我就心惊胆颤惧怕万分,常常一个人到医院喊医生紧急出诊。从家里到公社卫生院有三里多路,都是乡间小路高低不平。记得当时不论时间多晚天气多冷喊医生出诊,值班医生马上就起床穿衣,迅速背起药箱与你一起跑步前行。半夜到家为母亲急救打针,直到母亲苏醒恢复正常,才又自己背着药箱夜间赶回到医院。好像从没有说起过出诊费,更没有给医生另外报酬。我到现在还对这些真正称得上“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心存感激!我还清楚记得经常到我家出诊的那位郭医生和包医生。后来听说郭医生成为武汉一家大医院的副院长,包医生也进了大城市。
一转眼时间过去了36年,我也从少年进入了老年。每当忆及母亲,我就将母亲与医药、医生联系在一起。我忘不了那个时代的落后缺药导致我母亲的早逝,同时也感佩那时的医生“救苦救难、救死扶伤、一心为病人”的工作精神。我时常想,在医药物品充足、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医院、医生如果能有那时的工作责任和奉献精神, 群众还会感到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容易吗?百姓还会对现在的医院、医生怨声载道非议纷纷吗?!不会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