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小时前的暴雨,前后只下了半个多钟头,雨就停了下来。原来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温和天气突然一下子变得阴凉寒冷起来,这五台山真不愧是一座“清凉山”!气温的骤降,让南方人有点受不了;加上鞋湿、裤管湿,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我们在游览完五爷庙后都巴不得赶紧到住宿的酒店去。
从五爷庙到我们旅游大巴上车点——公交站要走一段路,那是一片绿化得不错的公园。眼前的美景多少化解了我们心里和身上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回眸冒雨走下山的菩萨顶,红黄绿黑交融的色彩,历历在目,清晰可辨。附近塔院寺的大白塔,高高在上,从树缝间仍能看到它雄伟壮观的身姿。还有那身边的石头、绿树、草地、红花……,似乎都很友好地相依相伴在一起,朝着游客们微笑呢!
我们把目光移向更远的地方,忽然间发现远处山顶上一片白茫茫的,嘿!五台山峰现积雪;美!实在是妙不可言了。我急忙拎起相机,从不同地点和角度,用长焦将峰顶的皑皑白雪拍摄下来,生怕它一会儿就会不见了。于是,我篡改了唐人的诗句,以描述此情此景,真乃“五台峰岭秀,积雪浮云端”。
五台山气候寒冷,是出了名的。它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和8.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台怀地区夏季空中云层较低,湿度大,常有雨水。以至于在九月下旬的某一天,一场短时的暴雨就把处于秋天的此地一下子给打入了冬天。想想此时的厦门,还在愁入不了秋,气温在30上下徘徊。在五台山住宿的酒店里,晚上空调要开起暖气,早晚我测定了气温为6-7,比我们厦门一年中最冷日子的气温还要低!
五台山的寒冷与它的地质地貌也有关系。五台山地质古老,地貌奇特,地处华北大陆的腹地,与恒山-太行山连续,相对高差达2400多米,大面积出露了地壳不同层次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展示出中国大陆基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组成,是由大于25亿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层构成的最高山脉。五台山的大部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0公里。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最高点主峰北台叶门峰顶,海拔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山野风光,也印证了五台山的这种地质地貌。
说至这里,让我想起了菩萨顶文殊殿两侧的一副对联:“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彻、香烟缭绕、胜幡蹁跹”。此联不仅写出了佛教圣地五台山漫长岁月的坎坎坷坷以及欣逢盛世、佛运顺畅的欢愉;而且还巧妙地赞美了五座台顶瑰丽迷人的自然景观,堪称是一副对仗精巧、蕴藉精深的好对联。回眸这座古老的寺庙,在山巅之上度过了上千年的时光,熙来攘往,暮鼓晨钟,虽然老旧斑驳,但在信徒们的心里,它依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寺庙如此,人生不也如此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