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2019-11-28 08:02:38)
标签:

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我们冒着大雨从菩萨顶下山了,走到山脚下,我们继续游览五台山核心风景区的三个重要寺庙: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此处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全山寺院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显通寺坐北朝南,占地近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院落宽敞,建筑独特殿宇奇伟,松柏苍郁,环境幽雅。显通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长鸣钟,钟的表面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楷书佛经。显通寺有殿堂房舍400余间,其中殿堂65间,沿中轴线一连七进大殿: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和藏经阁。东西廊坊对称配合,建筑式样无一雷同。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铜铸造的铜殿。铜殿是一座铜铸成的仿木建筑物,铸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它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铜殿、湖北武当山金顶铜殿和昆明鸣凤山铜殿称为中国现存古代四大铜殿。铜殿雕花镂空,飞翚四起,夔护螭蟠,光彩夺目。平面见方,面宽4.7米,进深4.5米,高8.3米,外观两层,实为一层,四角四柱,重檐庑殿顶。 殿内有上万尊小佛像,是罕见的铜制文物。
    由于寺庙内有的地方正在进行维修施工,而雨也还在滴滴答答地下着,这大大地影响了我游览的兴致,匆匆走过,随拍几张照片了事。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走出显通寺后,雨渐渐地停了。塔院寺我们的行程是没有安排入内游览,只路过看看而已。塔院寺有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通体洁白,塔顶上悬有两百多个铜铃,声音清脆悦耳,整座塔体拔地而起,凌空高耸。我们从塔边的围墙外经过,大白塔十分引人注目,我就停下拍摄了它。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路过塔院寺大门时,我又跑近白塔,进一步从正面拍摄了它。这里原为显通寺的塔院,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神宗赐额“大塔院寺”,自此独成一寺。因寺内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和文殊发塔而得名。寺宇坐北朝南,总面积1.5万平方米,布局以牌楼、山门为前哨,廊屋、禅院为两翼,中轴线上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和藏经阁前后呼应,规模壮观。清代列入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在后来游览五爷庙时,我还从侧面观赏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白塔。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塔院寺的隔壁是五爷庙。五爷庙也叫万佛阁,是一座龙王庙。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由文殊殿、五龙王殿、古戏台三座主体建筑构成。在五台山众多的寺庙中,五爷庙是间不大的庙宇,但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也是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传说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因此,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我发现有不少警察、保安在寺庙里忙前忙后,不知今天又要举办什么活动?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冒雨下山走三寺——山西故事(8)
                                   山西故事:冒雨下山走三寺(黄胖HP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