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厦门海湾公园星光大道北侧栽种着一排油棕树。到过海湾公园的人或许会不经意地发现,最近有几株油棕树上生长出了一串串、一丛丛油棕果。那油棕果金黄色的、红色的,十分显眼、十分漂亮。



那油棕果金黄色的、红色的,十分显眼、十分漂亮
油棕又名油椰子,棕榈科(PALMAE)油棕属(ELAEIS),学名为ELAEIS GUINEENSIS
JACQ.,是热带油料作物。油棕没有旁枝,树干直,叶舒展大,高达十几米以上,树顶阔大的叶子伸展出去和另一株树叶连接,重重叠叠,密密匝匝,几乎可以把整个天空遮住。大雨来啦,你躲进这林子里就像撑了把大伞,衣服准保淋不湿的,火辣辣的大热天坐在树底下直感到有一股沁人心骨的清流,凉飕飕的。在厦门还少见油棕林,在公园里偶有栽种,所以许多人并不认识。
油棕的果子特别有趣,它们总是成串地“躲藏”在坚硬且边缘有刺的叶柄里面,近似椭圆形,表皮光滑,刚长出来时是绿色或深褐色,大小如蚕豆,成熟时逐渐变成黄色或红色,比鸽卵稍大。据说,成熟的油棕果采摘下来后,加点糖或盐用水一煮就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油而不腻,清香爽口,但果肉中有一些比较粗糙的纤维,容易塞牙。因为是公园栽种,没人敢去摘取食用,谁也没尝过它的美味。
“一亩能膏万口肠,油棕毕竟是油王。花生九倍差堪拟,椰子千枚难较量。”这是著名诗人郭沫若赞赏热带棕榈科植物油棕的诗句。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直到本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如今已是世界“绿色油库”中的一个明星,成了名符其实的“摇钱树”。资料显示,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产油30-40千克,一般亩产棕油200千克左右,采用优良品种,一亩产油可高达600多千克。油棕亩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的7-8倍,是大豆的近10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称。由于油棕的油脂产量特高,且用途比较广泛,所以,近百年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竞相引种,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于1926年开始种植油棕。不知在我们亚热带的厦门能否也发展成一种经济作物?




红红油棕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