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中学校园红旗班严爱相济关爱学生 |
分类: 教育述评 |

“红旗班”荣誉背后的尴尬事
师生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缓和矛盾,如鱼得水;激化矛盾,寸步难行。
历经几十年教育生涯,错误和挫折的沉痛教训令我渐渐明白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教师欲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必须想方设法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既要敢于严格要求,更要关心爱护,让学生真正亲近自己。工作中如果是老师自己错了,一定要知错改错,向学生道歉,及时取得学生的谅解,这是维系和谐师生关系唯一的明智之举。
我初任高中班主任时,正值年轻气盛,管理班级只知对学生一味地批评,学生表现稍不如意,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多数学生因迫于我的严厉和强势,无论批评如何过火,一概闭嘴,不再争辩。全班同学的“遵规守纪”,连续保持了班集体“红旗班”的荣誉称号,我似乎也为之飘飘然。但后来班里连续发生的几件事情,令我十分尴尬、沮丧和被动,深深意识到班主任工作如果不讲究方式和方法,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往往潜在更大的师生危机。
那年开春的一个周末,不知哪位学生从我家墙外路过,隔着高墙大声对我点名道姓地呼叫,嘴里还连连发出“哼!哼......”的呼喊,油腔滑调,阴阳怪气,之后一阵风似的擦墙而过。隔墙无法判定该生的姓字名谁?但此恶作剧肯定是我班里学生所为,因科任班级的学生压根儿就不清楚我的家庭住址。此事发生,对我内心触动极大,学生背后对老师的评价和态度如何?是最为真实的一面。由此看来,学生对我意见不小,只是平日迫于老师的威严,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扪心自问,我对待学生的态度,指责多,宽容少;批评多,表扬少;要求多,理解少,且事事不容许学生争辩,极少倾听他们的意见,结果伤害了一些学生,留存了不少积怨。人的情绪总是要寻机发泄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也许就是深受压抑的学生发泄怨恨的一种方式。
墙外之事,我也只能当做耳旁风,但心中为此十分郁闷,一直也未敢声张和追查。此事给我敲响了警钟,转变工作作风,缓和师生矛盾,改变强硬态度,势在必行,否则,自己再大的付出,到头来也是前功尽弃,一事无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天,我老毛病又犯了,又当众狠狠训斥了一名学生干部,引起他的极大反感。次日清晨,我到班里查早读时,刚刚踏进教室的门槛,就听得这位学生突然放高声朗读一段列宁的名言: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嗓门之大,腔调之怪,前所未有。那摇头晃脑、盛气凌人的架势,着实令人难堪和气恼。我心里十分清楚,他是在发泄昨日的不满,当众挑衅故意激怒我。
该生脑子活,点子多,人缘广,能说会道,但十分刺头,教育和使用不当,会对班级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此时,学生火气正旺,我若再与之公开对峙,等于火上浇油,也许当场就下不来台。为避免再度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只好听之任之,不予理睬,故作镇静地从他身边走过。午后,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单独与这位学生干部交换了意见,方知是我错怪了他。老师批评错了,就该向学生道歉。为了今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只好在学生面前自我检讨,请求原谅,并鼓励他今后要继续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这场风波才算平息而过。
此事的教训极为深刻,令我深思多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偏听偏信,妄加评论,真是害死人!与其事后向学生道歉,何不事前认真调查研究?
看来,教育学生应该以表扬为主,颂扬的话,委婉的话、愉悦的话,谁都爱听,何况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表扬的方式绝对不可能留下教育的后遗症。批评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和场合,尽量避免当众公开批评。即使与学生单独谈话,老师态度要诚恳,说话留余地,对学生不挖苦、不训斥、不谩骂、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争辩,让学生心服口服,最后要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抚。否则,一旦批评错了,或者批评过了火,伤透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会记恨老师一辈子。若学生所犯错误严重,需要公开批评以警示大家,要事先对学生所犯错误核实调查,取得当事学生的认可和允许,再行公开批评教育。不调查、不研究、不谨慎、道听途说、妄下结论、批评学生随心所欲,只会激化师生矛盾,给今后班级工作添乱和增堵。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是中学生守则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家住城外农村,天天早晨上学迟到,经多次批评教育无效。每次询问迟到原因时,他是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或者与我怒目而视,或者仰首望着天花板,第二天照旧迟到,毫无转变的迹象。后来,从他同乡那里方才得知,这位同学的母亲春节时不幸去世。为了坚持上学,他天天五更就得起床,还要准备家里人一天的饭菜。他家离学校十几里,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每天上下学全靠徒步行走。
从侧面得知该生的不幸遭遇和实际困难,令我十分怜悯、懊悔和惭愧,学生尚未成年,过早失去母爱,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我作为班主任老师,竟然对学生的家境变故一无所知,相反还要求他天天不迟到,这已不再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而是一种苛刻和残酷。这位同学面对重重困难,坚持上课,不辍学,顽强的精神就值得称赞和佩服。
该生对我批评的不屑和冷漠,实际上是对我工作的否定和抗议。事实教育了我,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来不得半点儿懒散、傲慢和武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一定要了如指掌。学生如果有特殊困难,老师必须区别对待,要给予这些特殊孩子更多的关爱、照顾与同情。班主任如果一味追求学校考评中的“优秀”,不分青红皂白地苛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做到这样或那样,就是对特殊困难学生的一种摧残和伤害。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多少年过去了,这位男同学当年站在我的面前,铁青着脸、扭着脖子、无视批评的模样依然历历在目,那双愤愤的目光似乎还在怒视着我。每每想起此事,心中总是涌动出一种难言的自责和愧疚。
社会在发展,教育要革命。
在中小学校园里,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爱是教育的起点,关爱学生为师德之魂,班主任应该是关爱学生的楷模,更应该是师德的典范。
教育工作的实践告诫我,教育学生是一门老老实实的科学,班主任从事的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艰苦细致。教师对待学生切忌简单粗暴,要严爱相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谨慎使用批评教育方式。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蹲下来与孩子们讲话,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商谈与交流。老师要特别关注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对他们不苛求、不歧视、不刁难,多一点儿体恤,多一点儿理解,多一点儿宽容。
教师真爱的付出,能浇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教师真心的呵护,能汇集天下的学子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