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家具】

标签:
巴洛克艺术史肖涛巴洛克研究海派家具 |
海派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后到1949年间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泊来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产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阿蒂克(ART DECO)风格的家具,不包括苏做中式老家具。
西洋家具在上海开埠之前,只有北京出现过,那是随外国使节进入中国的,1843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英、美、法纷纷在上海外滩和徐家汇划定租借区,大批洋人涌人上海,使这个松江府的小县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上海的西式建筑如雨后春笋,同时西洋家具也被轮船大批运至上海,最早出现在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公司及高级买办的居所,这种西洋家具一般豪华,大件,雕工精细,有巴罗克、罗可可、古典主义等艺术风格,按地域分为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犹太式等等,木材以桃木、橡木为主。
19世纪末上海西洋家具受到中国家具风格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最早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风格,西式家具开始在上海生产,并开始采用中国的楠木等木材。
进入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中国人开始穿西服,剪辫子,随之而来的是家居革命,在上海的中产阶级、文化人士、工商业者都开始追捧西式家居,西式家具供不应求。文化阶层追求原汁原味,基本上仿照西方新古典主义,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国、印度进口的柚木。
30年代开始普通中国传统家庭也开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当时做家具和现代买小汽车差不多是一项大宗的置业,所以富裕的阶层的追求款式富贵,雕刻文饰多用花卉和果实图案,使用红木。一般人家的使用所谓香红木,即花梨木,由中国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新式家具,这就是著名的上海摩登家具。
30~40年代,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海派家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这就是紧跟西方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即阿蒂克风格家具,设计实用,体积小功能全,纹饰花板简洁,采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胶合板,多为组合家具设计,是海派家具的经典代表,即使在现代看来仍然时尚。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典海派家具从被推翻阶级家庭大部分流入民间,被分给普通市民,海派家具也停止了生产。
21世纪初由于上海市大面积动迁,上海老家具为现代收藏家所发现,他们使这些历经历史沧桑战乱、革命、文革等劫后余生的海派老家具重新焕发迷人的魅力。
典传家具多年来致力于经营海派老家具,尤其是发现上世纪30年代的海派家具独立于古今中西,兼收并蓄,创造出独有的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的系列家具。店铺位于上海的茂名南路上,面积逾60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1900~1930年代的各类海派老家具,以及部分西洋古典家具、中国陶器等。
“海派家具”中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子”及发展
邹伟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摘
关键词:海派家具;传承;异化
“Shadow”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in“HAIPAI
Zou Weihua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China(410004)
Abstract:HAIPAI Style Furniture is a important style after MINGQING Style Furniture in phylogeny of Chinese furniture. HAIPAI Style Furniture still inherit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use of materials、functional forms、decorative element and persuant meaning ect aspects. HAIPAI Style Furniture is a dissimilation conformations 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that is in order to adapt to change of living behaviors. For the sake of realizing some new functions and satisfying the people pursuing news lifes, it causd functional dissimilation and dissimilation of style in order to adapt western style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HAIPAI Style Furniture, Inherit, Dissimilation
海派家具是一种在近代中国上海地区形成的家具风格,主要盛行于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并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家具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自从上海开埠后,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并与本土文化碰撞交融,海派家具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集西方传统家具、中国传统家具、上海民俗家具于一体的家具风格。
西式家具的传入和流行对于海派家具风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海派家具不等于西式家具,海派家具是继明清家具之后中国家具发展历程中又一种重要的家具风格。虽然,海派家具与中国传统家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在材料运用、结构形式、装饰元素、以及追求的意义方面仍传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诸多特点。海派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为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形态、功能、风格的异化。
一 概述
早在1291年上海建县时,上海的家具制造业就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直至明代,随着江、浙地区经济的繁荣,上海传统家具制造的整体水平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成为了苏式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孕育海派家具提供了土壤。1842年上海开埠后,西式家具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渐渐进入上海上层社会的生活当中,由起初的海外购入发展成后来的本土仿制,并在仿制的过程中混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家具、上海民俗家具的内容,家具风格并不稳定,但这个时期却是海派家具风格形成的雏形期。20世纪初期,随着上海逐渐进入都市化,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断融合,使上海的本土文化发生着质的演变,即具有了中西结合、时尚与传统结合的特质,这种文化观念的形成也就促成了海派家具风格的正式诞生。
根据造型特征的不同,海派家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西式中作型,整体采用西方传统家具的款式和功能,在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方面则保留了中式家具的特征;第二种是中式改良型,在主要形态方面仍以中国传统家具为主,而在功能、尺寸以及装饰方面则进行了西式的改良;第三种是中西合璧型,家具的形式、功能、装饰等都是中西文化折衷的表现,利用传统红木家具的材料与工艺开发时髦适用的新式红木家具。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海派家具,它们都不同程度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诸多特点。
二 海派家具中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子”
海派家具在许多方面都流露出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子”。从早期对西方传统家具的仿制到后来集中西文化于一体的革新,都体现了海派家具在用材、加工、装饰、以及意义方面对中国传统家具的传承。
1 红木为主的用材原则
海派家具在用材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具以名贵的红木作为主材的特点。中国传统家具在款式与功能方面已不能适应当时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中式家具所用的红木与西式家具所用的白木相比,红木具有材质硬实、持久耐用、以及根深蒂固的视觉审美优势。上海一大批家具工厂参照西式家具的款式和功能,用红木试制出既有西式特点又保持中式红木家具的固有优势的新“本庄”红木家具,如片子床、大衣柜、五斗橱、镜台等,颇受市场欢迎。海派家具大多用印度花梨(也叫香红木)、泰国花梨制作,俗称“印红”、“泰红”,统称“老红木”,是紫檀的替代材料,其材料硬且沉、质地细而密。
2 注重传统技艺的运用
海派家具在技艺方面,沿袭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框架结构形式、榫卯接合技术、以及细部的特殊处理等。框架结构形式和榫卯接合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家具最常用的技艺,它们能使木构造具有较强的稳固性,长期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同,因此,海派家具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和接合技术。而且,在接合技术方面,还传承了明式家具榫卯接合心板的特点,榫头基本采用暗榫而不用透榫。在细部处理方面,海派家具也延续了中式家具的诸多手法,如:西式家具的独板做法使木材横断面外露,常被国人看作是工艺粗劣的表现,海派家具则采用了明式家具攒边的手法,而且,攒边沿袭了45度格角做法,使得线脚和纹理都连贯圆通。
3 传统装饰元素的混入
海派家具中,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常以混入的形式出现在家具的不同部位,而且,装饰题材也十分民俗化,如: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吉祥的麒麟等。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常与西方装饰元素结合,共同组合成海派家具特有的中西混合式的装饰纹样,如:主纹是洋味十足的大叶纹和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的组合,有时花叶的空隙间还挤满了核桃、葡萄、寿桃等具有美好寓意的纹样。同时,还运用了一些中国传统家具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其中以在木板上镶嵌象牙、牛骨以拼成题材性的装饰纹样最为典型,而且,雕刻手法也以浅浮雕、透雕为主。
4 追求实利的根本思想
所谓实利是指事物具有的实际利用价值,即包括使用价值、材料价值、工艺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而追求实利的思想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消费观,长期影响着古代社会的各种造物活动,其中也包括了传统家具的制造。由于这种消费观的普遍存在,追求实利也就成为了指导海派家具制造的根本思想。如:将材性优质、身价名贵的红木作为家具制作的主选材料,使家具具备了良好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此外,各种传统工艺以及装饰的运用,还赋予了家具更多的文化附加值,等等,这些都是追求实利的思想表现。
三 海派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形态、功能、风格的异化
自上海开埠后,西方各界人士纷纷来到上海,他们不但带来了西方的文化,而且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这对上海的本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家具的文化特征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尤其是被赋予了更多西方文化的内容,海派家具也因此在功能与形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西式家具特征,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海派家具的中式属性,甚至,可以认为海派家具是受西方文化与西方生活行为影响之下的中国传统家具的异化。
1 为适应生活行为变化而导致的形态异化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行为的影响下,上海人的生活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并出现了一批为适应新思想、新生活而进行形态异化的中国传统家具。首先,由于西方各种进步思想的传播,以及对传统腐朽思想的摒弃,导致家具形态中传统礼教的形式被弱化,如:“女厅”家具所体现的男尊女卑思想逐渐消失,其原本肃穆、内敛的家具形态也被“洛可可”式的华丽、张扬所取代,并形成了象征男女平等的“新女厅”家具;其次,进入城市化后人口逐渐增多,居住空间也随着居住面积的紧张而变小,从而使得家具形态的尺度被缩小、装饰被简化,如:尺度高大的传统架子床演化成类似西式片子床的形式,以及衣橱上雕琢繁琐的“朴头”也逐渐被取消,等等。因此,海派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为适应生活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形态异化。
2 为实现家具新功能的功能异化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形成,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以及各种新型生活用品的出现,使得传统家具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生活的需要,对传统家具功能的改良与发展也就成为了必然。首先,由于现代生活比较注重舒适性,使得许多家具的功能演化更加贴近人的生理需求,如:在许多座具中添加了柔软的坐垫、靠垫,使其使用的舒适度增强;其次,为了适应各种新型生活用品的存放,使家具在功能设置方面进行了与之相应的改变,如:传统的衣柜上下分格,适宜平放中式褶叠服装,无法垂直挂西装、旗袍等立体裁剪的衣服,于是取而代之的是三门式、四门式的可垂直挂衣的大衣橱;再次,由于传统礼教的淡化,使得许多以传达礼教思想为主要功能的家具被改良成实用性家具,并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如:供奉祖先的供案开始趋向于实用性,即教化功能被存物功能所取代,并成为了摆放、存储日常生活用品的厅堂家具。因此,海派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为实现新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异化。
3 为适应家居整体风格而导致的风格异化
上海开埠后,英国和法国在城外陆续划定租界,大量西方人也相继到此定居,西式建筑与西式家具也就随之开始盛行,甚至,许多本土的上层人士也比较欢迎这种代表进步文化的风格样式,并对这些风格样式进行仿制,使整个居住环境也沉浸于西式风格之中。而中国传统家具为了与西式的居住环境相协调而出现了风格异化的现象。首先,就是装饰风格的异化,将一些经典的西式装饰元素运用于中式家具之中,以实现其与西式居住环境的风格统一,如:盛行于欧洲18世纪的“巴洛克”家具中的“老虎脚”,被大量运用于中式座具的局部,使家具风格得到了明显西化;其次,就是场景风格的异化,运用西式家具中典型的场景组合方式,使中式家具的组合具有明显的西式风格的特点,如:厅堂中严谨对称的格局被西式客厅的组合方式取代,使整个场景风格更具西式特征。因此,海派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为适应西式风格的居住环境而进行的风格异化。
四 结束语
海派家具是继中国明清家具之后又一种经典的家具风格,它融合了西式家具、中式家具、民俗家具各种特点,是中国传统家具跟随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以及传统家具走向现代生活的表现。虽然海派家具产生于上海地区,但它却成为了近代中国家具设计的主流,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景象。而且,海派家具对后世的中国家具的影响深远,尤其是为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海派家具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它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家具风格。
参考文献:
[1]朱孝岳等.海派红木家具初探.上海工艺美术,2005(2):
[2]刘文金等.“海派”家具品系与艺术风格的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6(4):
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