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9157543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18世纪中国社会】
(2014-05-02 22:16:01)
清朝的钱囊可能在乾隆年间最为充实。由盈余转为亏欠是在1世纪最后一些年出现的。出征新疆,讨伐四川金川叛乱,以及白莲教叛乱。而后者,至少花费一亿两白银。财政不足继续困扰着政府,到19世纪更为严重。到1900年,中国政府从全国生产中实际得到的收入已少于1753年。从此看,18世纪末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像商品化的情况一样,官僚规范的扩展威胁到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排他性的特点。与经济的私人化相对应确实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不顾公谊而追求私利。
清朝为什么不能将国家机构再往下伸展呢?文人相信,由地方精英私人处理公共事务要比国家出面更好。但一种更现实的看法是从帝国的规模和复杂角度来考虑的,因为那样会花费更大,事务更繁忙。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冥想的天才筑居在词典里——戈麦的小说】
后一篇:
【局外或此或彼?——加缪《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