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家的食物1

(2012-06-07 20:30:39)
标签:

文化

1火烧

    母亲做的火烧一流,镇上老一辈的人都知道。

    现在这种手艺也失传了,因为母亲们都老了,没力气揉面了。

    母亲们年轻的时代,集市上专门有火烧摊子,饭馆里有烩火烧,走亲访友送火烧,七月七全家人吃火烧。

    四月二十八和十月二十三,一年两次的山会。赶山的人,为了这一天能吃上炉包和火烧,能好几顿不吃饭,过后也会凭对味道的持存与交流,而咂摸很久,很久。

    卖火烧的用具都是白柳条编的大箢篼,里面嵌错地摞满了火烧,顶上则蒙一块白布或红布,挑着或拐着,到山会上来卖。

    找好位置,包袱被撩开一半,两三个火烧仰面摆出来作为样品,正反烙印一览无余,一任来往的目光打量。人则蹲在箢篼后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人过来了,问完价格,就开始品评火烧。各种各样的手指,在火烧样品上触摸、拿捏、敲打,辅之以各种各样的话语交锋;成交不成交的凭证看似火烧,其实话语才是真正的调味品和作料。

    很多年来,一块钱五个或六个,为基本价格。

    样品永远摆着,所以谁也不知道你买回家、吃到嘴里的是样品还是非样品。但没有人嫌弃,毕竟都知道,每个火烧里,其实都掺杂着烙印者的手印与汗水。就好像你读到了不起的文学作品、看到很厉害的绘画、收藏到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一样。

    麦子的味道、水与面粉的味道、酵母的味道、柴火的味道,辅之以手温与汗水的味道,让火烧呈现出了不同的品相。良莠、好坏、美丑、贵贱,其标准归根结底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舌尖上。

    就此而言,我觉得我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民间艺术家。她至少深谙并征服了一方水土人的口味公约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