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冈石窟 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2015-04-07 07:03:22)
标签: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

云冈大佛

北魏

分类: 旅游摄影·随笔杂谈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早春二月,我来到了这里——武周山麓的云冈石窟。

    碧兰的天空已不见漂浮的煤尘,在春日暖阳的轻抚下,经历过1500多年风雨剥蚀的石窟群雕仍然在向世人展示它那代表北魏时代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的西岩绝唱。

    依山造像,绵延横陈,70年的开凿历史,5万1千余尊造像,云冈石窟群犹如一部不朽的石书,记载着当时鲜卑民族笔下的艺术辉煌。

    一支兴起于大兴安岭并崛起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竟创造了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简直不可思议。
    古老的鲜卑民族消失了,却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宝。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景区大道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武周山麓,百曲长桥,隐约可见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眺望未来时,前方是1500多年的礼佛大道。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回首来时路,走过的是1500多年的岁月沧桑。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碑文:“夫光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言鉴觉。家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曇媚造”。

                                              ——根据北魏景明4年(公元503年) 遺物所题刻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红尘不净 “入佛知见”,走进佛的世界,去寻觅心灵的寄托。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佛海无涯,北魏石窟造像不知带给教外之人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第一窟又名“石鼓窟”,该窟开凿于公元471至494年之间,洞窟外壁门右上方是字迹模糊的清代朱廷翰的《游云冈石佛寺诗》题刻。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第一窟的双层方塔柱、塑像与浮雕。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第二窟又名寒泉洞”,该窟开凿于公元471至494年之间,窟外壁明窗上方是“山水有清音”题刻、明窗左侧为“云深处”题刻。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第二窟的三层方塔柱、塑像与浮雕。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风雨剥蚀,世上大概没有不朽的佛身。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平坦的景区参观路,步履蹒跚也无妨。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围栏内的巨石,没听导游讲述它的故事。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石洞空空,不知诸佛都去了哪里?

     大概去了西方,那里的博物馆确实能见到云冈石窟佛的身影。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据专家考证,云冈第三窟即文献所记载的“通乐寺”、“灵岩寺”,所以又称“灵岩寺洞”。该窟开凿于公元471至494年之间(北魏孝文帝延兴至太和年间),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第三窟上层台面两端的三级方形塔和两塔之间的庑殿形窟室已被风雨剥蚀得早已没了模样。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仰望石壁上古灵岩寺所残留下来的12个梁孔,导游在讲述它曾经的历史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巨大的洞内空间,据说当时可居僧众竟达3000余人。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窟的本尊坐佛弥勒菩萨(高约10米)、两旁持立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各高6.2米)均为初唐时期补雕而成。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弥勒菩萨体态端庄,神态超然,他那深邃的目光,慈详地凝视着脚下的凡世游人。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酷毙,帅呆了!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观世音与大势至,千年时光不改俊朗的容颜。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据考证,第4窟开凿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年—524年),是云冈现存纪年最晚的造像石窟。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桃花、杏花还是梨花?云冈石窟的龙王庙掩映在春天的花海之中。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远处山腰密密麻麻的石窟群,那里也是佛的世界。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高高扬臂的大吊车,一些洞窟在维修。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默默无语,守得住斗转星移的寂寞。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五、六双窟窟前现存的绕廊木构五间四层楼阁重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云冈石窟的标志性建筑。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朱红栏柱、琉璃瓦顶、巍峨高耸、气势非凡。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为什么五窟与六窟楼阁正面的木柱顶全是龙王头呢?没整明白。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第五窟又称“大佛洞”,该窟开凿于公元471至494年之间,因窟内禁止拍照,只能遵守规定了。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楼阁檐下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布施者的姓名。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第六窟楼阁内窟前厅的彩塑人物像,胸前护甲,蟒袍玉带,大概是一名武将。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中心塔柱式的云冈第六窟又称“释迦佛洞”, 幽暗的灯光下,偶遇虔诚的佛界之人。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法相庄严的彩绘大佛,哪位博友知道他的名字?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左手下垂抚膝,右手微弯亮掌,袈裟飘逸,神情恬静,北魏的石雕造像风格无与伦比。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褒衣博带式的佛装并采用当时南朝士大夫地主阶层的服饰,这种石雕风格被称为北魏“太和造像”。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处处皆佛,真是一个石造的佛国。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造像采用的高浮雕,令人震撼的立体感。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布局严谨,雕饰精美,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传统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悬崖上的阁楼,连接石窟之间的空中走廊。

 

 


    第七、第八两窟是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的一组双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正在进行大修,里面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第八窟又称佛籁洞,洞内满布脚手架。

    上右图为窟口两侧浮雕,下右图为释迦多宝对坐讲经论法图。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天净风轻,云冈的上空已无黑色的煤尘。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仿古建筑,这可不是北魏的风格。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石窟修复工地的临时围墙,真没注意上面是什么内容的涂鸦。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昙曜五窟题刻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昙曜五窟是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的5个大石窟(第16—20窟),为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开凿于公元460年—465年)。五窟中央均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分别象征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第十六窟又称“立佛洞”,开凿时间为公元460年至470年。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第十六窟的大佛雕刻的是恢复佛教,下令建造云冈石窟的北魏第四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440年—465年,452—465年在位)的如来形象。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第十七窟又称“弥勒三尊洞”,开凿时间为公元460至470年

    此窟主像风化严重,他是昙曜五窟中唯一的一尊菩萨。据说,其原型乃文成帝之父,因太武帝灭佛忧愤而亡的故太子晃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第十八窟大佛雕刻的是下诏灭佛,禁止佛教传播的北魏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423年—452年在位)的如来形象。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灭佛的皇帝却披千佛袈娑,寓意什么呢?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两个方向,一个石窟,第十九窟的外部全貌。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第十九窟大佛雕刻的是笃信佛教的北魏第二任皇帝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409年—423年在位)的如来形象。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图中的倚坐式石刻造像是第十九窟大佛的一侧胁侍,他是哪位菩萨呢?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大佛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大佛是云冈石窟的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大佛雕刻的是北魏朝代的开创者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年)的如来形象,轻柔的袈裟下尽显其挺拔健硕,伟岸雄强的身躯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一个古老的民族消失了,却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宝。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修建时代略晚的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多,而且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的雕塑作品。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云冈大佛旁的无名窟,此处可是登高观佛的最佳地点。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二佛对坐,这是北魏石窟中常见的造像题材。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明显的石窟盗洞,真是对人类文明的无耻践踏!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留影云冈石窟,拍下佛教艺术的西岩绝唱。

 

 

云冈石窟 <wbr>佛教雕塑艺术的中华瑰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