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好,当心病倒!
看过电视剧《大长今》的人,可能会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大明使臣出访朝鲜,韩尚宫和长今到太平馆,负责明使臣的饮食。当韩尚宫得知明使臣患有消渴症后,便决定不再用美味的宴席招待使臣,而改用素食和药膳。一开始,明使臣非常恼火,以为慢待了他。经过长今耐心的解释和坚持,使臣最终认可了长今的行为。五天后,奇迹出现了,他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在这个故事中,美味的宴席常包含许多“膏粱厚味”——肥腻而滋味浓厚的食物,长期大量进食,可以引发疮疡、消瘅等各种内外疾病。而大长今他们巧妙地应用素食和药膳接待明使臣,实际上控制了热量的摄入,限制了高脂肪食物,保证了蔬菜和素食的供应,因而有效地控制了使臣的病情,使其转怒为喜。
“膏粱厚味”相当于现代所说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三高”食物。这些食物,本身并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但是,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三高”食物摄入过多,造成热量过剩而其它营养成分缺乏时,这些食物就变成了“垃圾食品”,影响人的健康,诱发多种疾病。《素问·奇病论》指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多食厚味肥浓,还可引起胸满、腹胀、肠炎、腹泻、胃痛等,导致心血管系统、肾脏系统等多方面的疾病。研究表明,膳食中脂肪摄人量过高,会使血中脂质(包括脂蛋白、胆固醇)增加。胆固醇本是人体内组成细胞膜和固醇类激素的重要成分,是人体抗癌最重要的物质,正常的功能离不开它。但胆固醇过多时,便会在血液中堆积,使动脉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自动调节能力减弱,过食油腻,极易引起胆固醇升高。其它“三高”食品,如冰淇淋、雪糕里面含有大量的奶油,吃得过多,极易引起肥胖;冰激淋、可乐等含糖量过高的冷饮,影响正餐,并且损伤脾胃功能。
临床还发现,营养“过剩”可以降低抵抗力,从而引火烧身。高蛋白、高脂肪摄入过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要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大量的废物。这些热量和废物滞留体内,无法正常排出,久而久之就会积聚成毒,使人体免疫力降低,一遇风寒就容易感冒。这在小儿更为常见,因其肠胃发育不成熟。不少家长只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好,每天都让孩子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很少重视孩子米、面、蔬菜等食物的摄入。其实,米面等主食和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人体必需的基础营养,可提供充分的能量,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我国养生学家历来主张饮食清淡,忌味重肥浓。《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吕氏春秋·尽数》也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食能以时,身心无灾。”药王孙思邈也强调“勿进肥浓羹蹄,酥油酪饮等”。为了身体健康,我们要控制“三高”食物,请牢记:“膏梁厚味,易伤脾胃; 天天吃肉,肠胃难受;早鱼夜肉,皮包骨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