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庄则栋
庄则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25
  • 关注人气:9,5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来的三好学生

(2011-12-12 12:32:19)
标签:

杂谈

迟来的三好学生

 

 

  前两天,我收到李希容老师的女儿张蕾给我的短信,她现在在广东培正学校做院长,很想请我到校指导工作。但得知我身体欠佳,不敢打扰,希望保重身体!如果愿意到广州来疗养一阵子,我校可以提供一切方便。学校里风景优美,空气质量极佳,祝早日康复。看了这封充满感情和盛情之邀的来信,勾起了我一段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1956年秋,我在北京二十二中读完初中上高中后,担任我们高一三班的班主任,是该校的教导主任兼我们班的班主任——李希容老师。那时,我在学校颇有名气,李主任对我非常的关心,甚至对我有些格外的照顾。1956年2月,在北京市举行的“第一届少年乒乓球比赛”中,我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刊登我的名字和得冠军的照片,这对一个15岁的少年是莫大的鼓舞,在当时也是很轰动的。尤其是到了1957年,我上高二时,去天津战胜了天津市少年冠军郭仲恭,又在北京分别战胜了广东少年冠军华胄、上海少年冠军李富荣。57年秋,又获得了北京市成人比赛的男子单打第三名。不久,又和章宝娣合作获得了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全国冠军,这对一个50年代在校生负担是很沉重的。每天上午5节正课,下午2节自习,然后坐电车到少年宫打球,从下午4点半打到晚上10点半,中途吃两个馒头,加点咸菜。星期日训练11小时到12小时,基本每天的安排是1/3上课,1/3训练,1/3走路、吃饭、睡眠。这一切班主任李希容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前,她总要对我说:“快考试了,少打点球,多温习点功课。需要谁来帮助你温习或补习功课,你尽量提出来,我会安排的。”就在这么紧张的安排中,我还自觉担任班里墙报工作,每周出一版,我负责报头和每篇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艺术花边处理。每次班主任看到我时,她虽然很严肃,但总是对我充满了微笑,并关怀的说:“别太累了,注意休息。”

  紧张的安排,有时候我真是休息不过来。上课时,俩眼睁着都很困难,没办法,我趴在课桌上,前面用书本档上,就是睡上10分钟,都是弥足珍贵的。同桌的生活干事白冠军给我打掩护,看到老师朝我这边走,他就捅我一下,我赶紧把眼睛费力的挣起来,好像趴在桌上看书一样,老师就不说什么了。要是碰到李希容班主任见我这样,同学告诉我:“她看你也装着看不见。”回头让同班和我要好的同学唐树志、关培人、于铁强,还有班长刘重帮我复习功课。我的数学、文学、化学、体育都是5分,其他的是4分,就是历史考了3分。评三好生时,李希容让班同学一起讨论我,够不够三好生的条件?当时也是两种意见,最后李希容老师说:“像庄则栋,其他功课都不错,只有一门是3分,但他的体育成绩太优秀了,我们应该给他特殊的待遇,评三好学生。”可是当时三好学生的标准,是不能有一门是3分的,最后李希容老师虽然做了努力,我未被校委会评上。

  1958年3月,北京市体委要调我到北京市乒乓球专业队,走为国争光的道路。李主任听到这个消息后,真诚地对我说:“我们多希望你高中读完再去,你现在课业还没有修完就走,实在有点惋惜。你离开学校后,在打球之余,要多看书、多自学,这对你的事业是有好处的。不过,你去走为国争光的这条道路,我是很支持你的。我衷心祝愿你早日成功,有时间常回母校来看看。”我说:“您的话我一定牢记,我会努力的。我永远牢记学校对我的培养,当我1953年上初中时,一走进校门,第一个跃进我眼帘的是‘一切为了伟大的祖国’的横幅标语。现在我就要从事这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知道任重而道远,我要努力再努力。”就这样离开了我学习了5年的二十二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同年,我进入国家青年队,第二年进入国家队。

  3年后,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党和祖国的亲切关怀下,在集体共同协作下,我们第一次夺得男团冠军、女单冠军,我个人也荣获了男子单打冠军。就在我取得冠军的当天晚上,我的班主任李希容老师和张校长带着几名二十二中的学生,来到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运动员休息室,给我献上了母校送给我的鲜花。这时,我看见李希容老师从她的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非常庄重地对我说:“小庄,还有一件珍贵的礼物要送给你,三年前在校我力争你为三好学生,但就差那么一点点。但三年后,经校委会的讨论,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是一个完全合格,而且是优秀的三好学生。你不但为国争了光,你也是母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位最棒的人才,我们都为你骄傲。现在我就把这枚三好学生的证章给你佩戴在胸前。”当李老师给我佩戴好三好学生的证章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现在回想李老师既是一位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老师。在她的教学理念里,和我现在的想法有共同的东西,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这一生是学中玩、玩中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符合兴趣的工作容易实现并且大有效果。反之,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

 

  谨以此文献给逝去多年的我们的班主任李希容老师,同时献给一直关心、支持我的李老师的女儿张蕾女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