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挫折后的沉思
196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一次登上了团体世界冠军的宝座。可以说我们到国外访问,基本上团体赛不输球。然而,在1962年10月日本乒乓球协会第一次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本,那时男团冠军的5名选手(王传耀、容国团、徐寅生、李富荣、我),而第26届世乒赛后,王传耀、容国团就退役了,使用长胶球板的张燮林为了国家的利益,保存实力,国家并没有让张燮林作为访日的队员,而派出了在26届比赛中打得比较好的,胡道本、王家声、王志良等同志。在日本其他的城市,如:名古屋、大阪等地,因和日本地方队比赛,我们都获胜了。可是在日本的东京,和日本国家队正式团队比赛,我们以4:5败给了日本队。可以这样说,6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团队赛只输了一场,就是这一场。日本上场的是:荻村伊智朗、三木圭一、木村兴治,当时是日本最强阵容。而中国出场的是:徐寅生、李富荣和我,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的最强阵容。由于在日本比赛,天时、地利、人和对日本有利,比赛中徐寅生胜了三木圭一,负于木村兴治和荻村伊智朗;李荣富胜了木村兴治,负于荻村伊智朗和三木圭一;我胜了荻村伊智朗、三木圭一,负于木村兴治。中国队的失利,使日本队信心大增。荻村伊智朗撰文说:“通过这次比赛,找到了打败中国乒乓球队的方法,并说中国队在国内强,出来比赛不适应的情况增多,实力受影响。争取1963年4月,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27届世乒赛中,把失去的冠军夺回来。”
我们回国后,在总结时,这次访问比赛是失利的。而且这次失利,对中国乒坛震动很大,在总结会上,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团长荣高棠曾这样说:“若要想在跨进成功的大门,就得从失败的台阶上奋起。是的,成功与失败之路本是重叠的,当你做了一切努力之后,他们才有了分野。”在总结会上,我们都深挖细找,思想上、技战术上的问题,大家感到由于取得了成绩,容易背包袱,不能轻装上阵。由于有了私心杂念,思想不集中,容易保守,想赢怕输作怪,往往适得其反,从技战术上日本队对我们每一个队员研究的都很深。
通过总结,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失利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使我们认清前进道路上,这是我们下一个成功前的挫折,为明年4月第27届世乒赛取得胜利,拉开了序幕。这次受挫,使我们更清醒,对困难设想的更多,因为一次顽强的失败,要比一次轻易得来的胜利要好的多。
这时,我们大家也同时想到,秘密武器——张燮林该启用了。26届没报他打团体对赛,不是他没有这个实力,而是为了国家要保存这个实力,在26届男子单打比赛中,张燮林遇到了日本冠军星野展弥,开始0比2落后,后来连扳三局,3:2反败为胜。启用张燮林,大家也拿不定,这次访日中国队受挫,才更加坚定了大家启用张燮林的决心,而启用张燮林(秘密武器)是有风险的,用兵是非常奇妙的。因为,如报张燮林27届团体赛成员,决赛前他不能打一场球,而且决赛时才能让他上场。这种用兵方法,是超乎寻常的,说老实话,是一般运动员难于承受的。而张燮林他不但有这样的技术,而且他具备顶住各种压力的思想。启用前,张燮林对我一往情深,语重心长地说:“小庄,在26届比赛中,你打得好,立了功,大家都喜欢你。我可是没打过这么重要的比赛啊。如果团体赛出我,输在我的手里看,我怎么对得起祖国的父老乡亲呐!这样用兵,使我太难承受了。平时不让我上场,最后决赛时上场,上场还得赢。小庄,你说用兵用到这个份上,这压力能不大吗?”我真诚的对他说:“张兄,你是奇才!1960年,在天津比赛,你是从业余队出来的,代表上海队。这次比赛中,你把中国乒乓队的大将们,基本上都给收拾了,这就是你的实力。你对星野3:2胜了,还是胜了吗!星野这老队员,对付削球选手是有功夫的,不愧为日本的全国冠军。他第一次对付你,我看比中国选手第一次和你交锋都打得好。从这点讲,我对星野是很佩服的。以后日本队不再启用星野,这也是日本队的损失。”我继续说:“日本现在年轻的队员上来,技术经验不一定有老队员丰富,很可能你打起年轻的队员会得心应手,我始终对你充满信心。”
通过访日受挫归来后的总结,大家更加团结一致,目标一致,对主客观情况认识更加清楚了。大家一致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奋斗必经的过程,我们能成功要感谢失败,我们失败后坚信,一定还会成功。由于我们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在第27届世乒赛中,在决赛时,徐寅生、张燮林、我迎战木村兴治、荻村伊智朗、三木圭一,以5:1战胜了日本队,蝉联了男团的世界冠军。让我们牢记列宁的教导:不要怕承认失败,要从失败的经验中进行学习。要把做的不好的工作,更仔细、更谨慎、更有步骤的重新做起。如果我们有人以为承认失败就会像放弃阵地那样使人沮丧、失望、消弱斗志,那应该指出,这样的革命者一文钱不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