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员三十六条忌——(二十六)忌练与战脱节

(2008-10-21 12:40:00)
标签:

杂谈

运动员三十六条忌——(二十六)忌练与战脱节

 

  傅其芳指导曾经讲过:“比赛用什么,平时就练什么。”

  有些运动员训练基本球路往往是一朵花,比赛起来是豆腐渣。究其训练内容来看,往往是练得用不上,用的练不上;有的是喜欢打舒服球,有的是求貌不求神,是为了样子的漂亮而不是为了骨子里的厉害;有的是训练的严度、难度不够,训练中求平稳不求凶狠,求规律球而厌恶刁钻变化球,求命中率而减慢击球速度等导致平时练习水平只能挑80斤,而比赛时的激烈分量却有100斤,出现力不从心、慌乱失常是自然的规律。

  我练习两面攻的技术是从1956年开始的,我学习王传耀的打法,照猫画虎地模仿,可以说是为他的打法传后代,而不是自己的打法创新生,结果练了不少,不切自己实际,也不切合比赛。1958年3月在上海的九城市比赛时,好手云集,压得我反手攻球打不出来,无可奈何放弃了反手攻球,用单面攻对阵,依然不利。上海队的老教练陆汉俊对我说:“去年全国比赛时,我看你反手攻得还可以,这次怎么成了单面攻呢?”我痛苦地说:“陆指导,我想用反手攻球,可是用不上,所以我也很苦恼。”陆指导有说:“我们上海队的训练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练与战要紧密结合,比赛要用的平时就必须练,比赛时也必须用,比赛吃了亏,训练再弥补,越是和高手比赛,越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好事,训练的目的会更明确,只有比赛能用的技术才算是自己的,而平时练习的时候能使用的,还没经检验,不算自己的。我看,第一,今后比赛不论赢与输都要大胆使用反手攻球,从时机上看,你可以在主动的时刻多用一些,被动和困难时少用一些,这样容易树立反手攻球的信心。第二,不要怕反手攻球失败,而要去发现问题,训练中解决问题,这样比不了解情况的埋头苦练要重要的多。”

  有一段时期我的反手攻球为了求稳健,求回合多,不是抢速度发力攻,而是过渡性地撩。梁焯辉指导看了后一针见血地对我说:“你这不是反手攻球,而是以守代攻。”这句话点醒了我,明白了撩得多必然打得就少,样子看来是攻,实则是守,徒有虚表没有锋芒,所以显得风格也不凶。后来我又采取了多发力的侧重训练,然而又出现了胜得快、输得也快的倾向。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与教训我才认识到反手攻球不但要能发力,还要掌握好发力进攻的时机,这样才能使两面攻凶中带稳、稳中带凶,促进战与练的紧密结合,使技术与风格上少走弯路;只凶不稳是外强中干,只稳不凶是一团棉絮;只有凶稳结合,刚柔相济才有真正的进攻力和生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