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三十六条忌——(二十四)忌欺艺
(2008-10-08 16:46:31)
标签:
杂谈 |
运动员三十六条忌——(二十四)忌欺艺
有的人教条地理解培养自己独立的技术风格,而不接受甚至鄙薄别人的艺术技巧,这是极其错误的。艺术的表现手段、方式可能是多样的,而艺术的科学道理是一样的,不取诸家之长,何以壮大自己?
凡是看过容国团的上、下旋搓球,郗恩庭的正手发球,徐寅生、李景光、王锡添、傅其芳的侧身滑板,胡道本的打回头,木村兴治、松崎君代、李富荣的正手扣杀,王志良、张燮林转与不转球、逼角、顶重板球,约尼尔的两面弧圈球等绝妙的技艺,人们无不赞叹他们艺术上独到的技巧。综观这些优秀乒坛名将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练习技术的同时,锤炼着他们自己精绝的艺术处理,因此在比赛之际能收到奇特的艺术效果,标志他们不同凡响,不落俗套的风格,显示着他们精绝的艺术威力。什么是艺术上的处理呢?乒乓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对来球的处理手段就是艺术处理。技术动作越简单、朴实、动作相近似,而打过去的球却威力大,变化多,常使对手感到意外和突然,从而收到奇效,这就是艺术处理的水平高。1965年,我和徐寅生配对双打,参加二十八届世界比赛,赛前在双打训练中,他见我右方近网的螺丝球技术掌握的还算可以,但在艺术处理上却大有欠缺。他对我说:“这个球,你脸部的表情要平静,不要给对方以用力的感觉,你现在是大臂、小臂、手腕都给劲,给对方以穷凶极恶的感觉,人家早看出来防你了,这个球主要是用手腕的后收和前甩,要用爆发力摩擦住球,兜底而动作却向上,制造下旋,兜底而手腕一拐向上摩擦球的右侧部是右侧上旋球,比赛时要看对方的战位而分别接到对方的中间偏左或偏右,同时,要猜对方的心理。”我听了很受启发,很赞赏他艺术上的处理方法。从此,我向他学这个球,尽管没他搞的那么巧妙,但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李景光的球技不光精湛,他在落点的艺术处理上更是别具一格,和他交过手的人都深有体会。他搓球的落点比一般人都离网近,使人很难起板攻他,而推挡直线的速度又很快,推过来的球角度很歪。他正手发动攻势时,简直是张牙舞爪,好象来势很凶,但击球一刹那间他的身体一扭,来一个滑板,力量较轻而角度却很大,球路刁钻,常使人捉摸不定,难于防守。1966年上海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团体赛中,他以2比0击败了我。
容国团更是一位出色的乒乓艺术家,是艺术处理上的一位大师。1957年他首次从香港回大陆访问比赛,用他独创的转与不转的发球与搓球、变化莫测的推挡,神出鬼没的正手攻球,几乎横扫中国乒坛,对提高中国乒乓技术,战术、艺术上的处理,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二十六届比赛后,他和我进行了一次技术上坦率的长谈,他说:“坦率地说,过去我对你的这种打法,并不是看得很高,但通过这次世界比赛来看,我感到你这种打法还有潜力。我俩打球的路子不一样,你知道我过去身体条件不好,因而也养成了我不愿意在比赛中单纯用力去战胜对手,靠的是智谋的方法。现在看来,世界上一些优秀运动员都加强了主动进攻,尤其是出现了弧圈球后,给世界乒坛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和推动很大。现在我就感到力不从心。而你这种打法很好,能打在对方的前头,使对方多数是处于招架,这种格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开战术准备会时,你说得不多,想得也不多,而我想得和说的要比你多得多,而这点恰恰是我的不足,所以你取得主动比较容易,战术上的准备也比较简单,而我取得主动就不很容易,必须在技巧和战术上去下功夫。小庄,今后你就继续保持这种风格,不过球路可以打得更活一些。”
通过以后很多场球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对球艺上的处理,一定要渗透到自己的风格中去,而艺术上的处理与基本功之间的关系又极为密切。艺术上的处理,也是一种基本功,而且是一种高级的基本功。在训练中两者既不能脱节,又不能偏废,在一个阶段的训练中,强调侧重某一个方面的训练是可以的,但从总的方面看,更要注意加强一般基本功的训练,否则,高级的东西会失去基础的支持,形成眼高手低。如果只重视一般的基本功训练,而忽视高级的艺术上的处理,会导致一个运动员球路老实,锋芒不突出,难以适应紧张多变的比赛。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处理得比较好,不但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运动的锋芒阶段也会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