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我接到了郭小川同志的长子——郭小林同志的电话,想约我见见面,谈谈三、四十年前我和郭小川同志在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我非常高兴,由于前一段时间在广州参观第49届世乒赛,约定回京后,于3月10日在我家见面。过去我见到过郭小川同志的夫人和女儿,然而和郭小林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虽然是第一次,但我们一见如故,小林长的和他父亲非常相似,年龄只比我小6岁,谈话自然是从郭小川同志谈起,他希望我多谈细节,因为他现在正在编辑关于他父亲的许多作品,而后出版。
郭小川同志已经离开我们32年了,他一直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者、老师。他的文采、音容笑貌、带人谦虚、热情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是我们那个时代诗人中非常耀眼的一位,也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我和郭小川同志第一次见面,是1965年2、3月间,那时我们正紧张的备战,准备参加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他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来采访中国乒乓球队的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和我等同志。没过几天,人民日报以“小将们在挑战”为题,用了一个版的篇幅登载出来。我们看后都非常激动,他把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写的那么准、写的那么鲜活,整篇文章是那么华美、充满朝气,使我们赞叹不已,令我们折服。郭小川,这位诗人的名字已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与郭小川诗人第二次见面,是1972年的9月。那时他下放干校,被国家体委借调回京,写关于庄则栋的报告文学——《笨鸟先飞》。那次我和郭小川同志谈的都是我小时侯发生的事情,那次他和我谈的并不太多,主要都是找我小时候在北京市少年宫一同训练的球友,我在北京22中学读书时我的同学、班长、老师,我的母亲还有辅导员等等,以及国家队的教练、运动员。小川同志在掌握大量材料以后,与我进入了实质性的谈话,郭小川同志说:“小庄,你看这篇报告文学起什么名字好?”我知道文章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我也认真的思考过,我对他诚恳地说:“我这个人啊,比起我的许多战友、球友,我的智慧不如他们,他们许多人都比我聪明,甚至我觉得我比他们笨,怎么弥补我的这些缺陷呢?只能通过勤学苦练,比别人练的早、比别人练的多、比别人练的苦,采取笨鸟先飞的方法,笨鸟先飞才可以早入林!”我继续说:“一个人取得的成绩,不仅取决于他的智慧,更重要取决于“先”,取决于脚步永远不停顿的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在不该停留的地方停留过久,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笨转化为聪明,也可以取得好成绩。”郭小川同志对我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这些观点,非常同意你这些理念,你已经取得了多次的世界冠军,但你还是那么谦虚,那么自知之明,认为自己笨,还要先飞。你对自己的认识,这一点不是笨,是聪明的。”我说:“小川同志,这些年由于认为自己笨,才更加的勤,更加的刻苦,平时我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有时间我就去练球,我比我的同伴训练时间多,训练时双腿绑上沙袋,有时候用一公斤重的铁拍子来训练。我没有对自己这个笨的认识,绝不会有这样的行动,也不会有这样的成绩。我认为自己笨,这个认识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对自己的认识。”小川同志很感慨的对我说:“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查,反复的对文章修改,用笨鸟先飞的名字是非常合适的,一个笨、一个先,认识正确,方法正确,太好了!一个人啊,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太难了!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这篇报告文学的灵魂啊!”

我在和小林告别的时候,我亲切的对他说:“你父亲是我的长辈,是我不可多得的老师,今后在我的博客上,我还要陆续的登载有关郭小川同志对我的教诲。发表他的一些文章和诗作,以飨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