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日误读(19)船场文化与码头文化

标签:
转载 |
日本大阪的阜头文化:船场文化
日本的大阪桥多,号称808座桥,但都是较短的垮河桥(但在关西有一座世界
第一的垮嗨大桥)。
在中国的重庆桥多,虽然只有40~50座但都是较长的垮长江大桥,也有
一些几百米的短桥。
重庆码头文化
自古以来,重庆就因处于两江相汇,而水域通达,从朝天门码头到新建的寸滩
集装箱码头,重庆码头一直是长江流域水运往来的要地,早年间重庆的“巴渝十二景”
中与码头相关的就有五处之多。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水深浪平,是天然港口。
有港口就有码头,船来人往,成群结队的搬运夫肩挑背扛,喊着响亮的号子。这座城
市孕育的独特码头文化久而久之便闻名起来。
大一部分灯火是来源于船户。当时的重庆到了夜晚,最热闹、灯火通明的就是云集
在码头边的这些船只,船上的人家聚在一起,或吃火锅,或聊天、赌博,灯火将长
江照得通明,成为最早的“重庆夜景”。
杯换盏割头换颈的江湖义气是最初的文化血脉,发展至今的码头文化再历经了工业
时期、重庆开埠时期与陪都时期后也有了重新的定义,这个时代的码头已不单单只
是交通的一个环节,而成了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平台。
在日本的大阪被普遍成为“桥都”,中心的文化被称为“船场(Senba)”文化。
由于“船场”的谐音可以写成不同汉字,故在战争时期称为“战场(Senba)”,由于
当年的交通工具之一就是马,许多商人在河边洗马故又称为“洗马(Senba)”,因为
水流细激千层波浪来袭似的被称为“千波(Senba)”。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船场语言是从江戸时期到世界大战前期作为规范的、标准的大阪方言。
从东面到西面有许多“筋”(小路、小巷、小街道)。大阪人多使用“筋(Suji)”
東横堀筋 - 東横堀川沿线。
箒屋町(ほうきやまち)筋 -同所以南箒屋町筋
板屋橋(いたやばし)筋
八百屋町(やおやまち)筋
堺筋 - 御堂筋拡幅是典型的代表大阪的大道。
難波橋(なにわばし)筋
中橋(なかばし)筋
三休橋筋 - 栴檀木橋(せんだんのきばし)筋
丼池(どぶいけ)筋 - 繊維問屋街。
心斎橋筋 - 南船場側は心斎橋筋北商店街として賑わう。
御堂筋 - 1926年 - 1937年拡幅之前叫淀屋橋筋。尤其是北御堂与南御堂
間称为御堂筋:大阪的象征。
御霊(ごりょう)筋 - 南御堂以南叫佐野屋橋筋。
渡辺(わたなべ)筋 - 御霊神社以北叫魚(うお)棚筋。
西横堀筋 - 西横堀川沿线。也叫横堀筋。
船場周围有许多酒店(料亭)、兑换商(両替商)、丝绸料子(呉服)店、五金店(金物屋)等
十分繁荣景气、是大阪政治、経済、流通的中心地。
船場文化
日本大阪的船場地區,自古以來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商家,這些商家擁有自己獨特
的文化習俗,無奈戰爭之後,許多區域遭燒毀,古老文化也難以保存。日本小說家山崎
豐子女士(《白色巨塔》、《不毛地帶》、《華麗的一族》等暢銷作品作者),就是
生長於擁有獨特傳統文化的船場商家。
大阪人爱使用“筋”字包含了许多内容
1筋肉。纤维、線維。“肩头的筋凝聚:肩周炎?”
2筋肉骨附着组织。腱。“脚的筋被切了”
3皮肤表面露出的血管。“露出筋的手”“额头青筋暴露”
4 植物等的繊維。「筋很硬的野菜」
5 細長。線。「直接拉筋」
6 縞模様。花纹「红筋的布地(料子)」
7 家系。家柄。「继承了貴族的筋」
8 学問艺术的流儀。流派。「她的绘画有狩野派筋」
9 素質。素质。「芸的筋好」
10 事物的道理。「通筋的話」
11 小説演劇等大体内容。梗概(こうがい)。「芝居的筋、演戏的筋」
12 有关方面的关系関。「确切的一方的情報」「消息筋」
13 想拜托的事情。意趣。
14 道路河川沿线。「街道筋」「利根川筋」
15 囲碁?将棋上,本筋,打ち方?指し方。
16 将棋中、盤面縦9列分别都这样使用。
17 身分。地位。
18 「すじかまぼこ」的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