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避暑圣地行(8)--“無挨打”古城(上田城堡)

标签:
转载 |
上田城(别名:尼渊城、真田城、松尾城、伊势崎城),作为真田昌幸的居城,
因为昌幸曾以其为依托两次以少数兵力击败德川大军而名扬天下。说到名城,人们
首先会想到名古屋城、姬路城这样的巨城。特别是其所拥有的宏伟壮丽的天守阁,
更是令人赞叹与难忘。通常认为最早建有天守阁的城池,是天正四年(1576年)由
织田信长所建筑的安土城,可惜的是在本能寺之变后没有留存下来。而同年修筑的
丸冈城(位于福井县)虽然保存下来了,但是天守阁的规模很小。
城头变换大王旗
活跃在战国舞台的日本名将----真田幸村。
昌幸早就查知武田家与织田家相比处于劣势,当取得胜利的织田氏很快安排心腹
家臣前往接收武田氏的领地时,昌幸立即看清形势,同年四月三日赠送名为“黑苇毛”
的骏马给信长,以示友好。昌幸以交出沼田城等上州大部分的领地、加入泷川一益麾下
为代价,成功保全了真田家。
上田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信长同年六月二日由于家臣明智光秀的突然反叛,在本能
寺被逼自尽。先前被信长家臣分割和接收的信浓、甲斐、上野等武田氏旧有领地,成了
德川家康、北条氏政、上杉景胜等有力大名争夺的目标。昌幸也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
在泷川一益离开厩桥城后迅速收复了以沼田城为首的吾妻郡诸城,重新掌握了自己的旧
有领土。然而真田家正好被夹在这三个强大势力之间,于是如何保全真田家就显得特别
重要和迫切。昌幸同年六月到七月间,与上杉景胜交好,但是七月十八日北条家攻入信
浓后便从属于北条氏政,同年九月因为在加津野的弟弟信尹(信昌)和在佐久的依田信
蕃劝诱,又决定跟随德川家康,从属于德川家。就这样,昌幸在短短数月间,令人眼花
缭乱地变换着主家 。擅长把握形势的昌幸,依靠快速的判断和行动,跟从周围的有力
大名,在严酷的战国乱世成功的生存下来。
在武田信玄的重臣真田幸隆家里,小名源五郎。他是幸隆的第三子,出嗣给武田的同族,
称为武藤喜兵卫;天正三年(1575)长筱之战,两兄真田信纲、昌辉一同战死,始回真田
家继任家督。武田亡后,辗转于织田、上杉、北条、德川各大势力间,翻腾反复,良苦用
心,终于在丰臣秀吉麾下得为一独立的小领主。关原之战前,昌幸初从家康征会津,七月
二十一日抵下野犬伏,营中来了密使。使者是一向与他友好的石田三成所发,报知了西军
举兵,求昌幸为臂助。昌幸 。
长子信幸(信之)在德川家当人质时,曾得家康嫁以养女,亦即德川家臣四天王中本多忠胜
的女儿小松殿,这时已近二十年。他知道家康的强大,亦不愿从家康阵营里中道折返,
极力反对。但是昌幸的侧室,是三成岳父宇田赖忠之女;昌幸的女儿,又嫁了赖忠的儿子
赖次(石田刑部少辅),幸村的岳父是大谷吉继,自不待言,这几家人有着错综复杂的亲
缘关系。如此,昌幸、幸村父子不弃三成(实际上是昌幸一贯与德川家关系紧张),信幸
不背德川,家族分裂,父子分投东西两军而去。这即是世所谓的“犬伏之别”。
告别之后,信幸带着亲兵直入小山地方的德川军大营,发誓自己绝无二心。昌幸、幸村
飞马驰还上田,途中将宿在沼田城一夜。父子分道扬镳的事先已传到沼田,所以小松殿严词
拒绝他们入城。相传,昌幸恳求说:“只是想看看孙子的模样罢了。”小松殿便把儿子举过
城墙,——另一说是带往上田会面,使昌幸一见,就此回了上田。
信幸在当时已有三子,长子信吉七岁,次子仙千代三岁,三子信重甫周岁。为昌幸所想
念的可能是七岁的信吉;从此以往,大概再也不曾见过面。
八月二十四日早晨,德川秀忠由庶兄秀康送出宇都宫,领兵出征。他所统率的,是有着本多
正信、榊原康政在内的三万八千七十余众的大军。二十八日,德川秀忠军过上野松枝,闻
得江户的家康已于九月一日出兵(家康亲统大军,由东海道出征,原定是在八月二十六日,
却一直拖到九月)。秀忠即行军至信浓小诸,遣使者往说上田城的真田昌幸:“大人为三
成的奸计所乘,守城不出,关东诸将既破岐阜,内府与我更分由东海道、中山道进军,囚
系石田等辈,已在顷刻,大人如忏前行,洗心归顺,想必就有子孙繁荣之报。”昌幸还嘴
说:“这番大坂的众大老奉行,为着秀赖公的缘故倡举义兵,昌幸所以同声响应。宁可因此
直蹈危机,恕我难有非礼弃义之异志。公等罪我,即行攻城可也。”
德川秀忠继续遣使劝说:“昌幸所说的道义,似是而非。当今的事,可不是为着幼主
秀赖公而起。大老奉行诸怀私心,而启阴谋,是路人皆知的了。沐恩于太阁的人尽多跟随
内府,奉公秉义锄灭凶徒。大人早识道理,而应天命(暗指投入东军),如其不然,便着
伊豆守(信幸)切腹,即日破城,一无所存。”
上田城
真田昌幸再报以一番大道理:“下走于故太阁殿下久负深恩,弃秀赖公以属内府公,
种种不情,向亦鄙之陋之。使嫡子伊豆守切腹,城池受攻,悲凉虽甚,不外君臣之道。
昌幸义不义 ,可任天下后世论之。大军在道,悬城待攻,总随君意。” 总之和谈毫无
结果。德川秀忠听了回报,不由愤怒,集诸将会议,便决定扫平上田城,再向美浓。
这是九月五日事。后来西军战败,秀忠要杀昌幸父子,信幸想尽办法乞求,不能消解他的
痛恨,终于把昌幸和幸村囚在高野山。事情从此即如诸位所知,昌幸在高野山老死,幸村
逃出,为着丰臣家做了最后一搏。而信幸被强迫改名信之,经大坂两阵,入封信浓国松代
藩,活了九十多年。
德川秀忠拟把兵丁分散在附近民家安歇,然而榊原康政说道:“真田那厮军谋老练,
则怕是今夜飞骑来袭,却也疏忽不得。”诸将于是就地扎营,遍燃篝火,小心警戒。
据说真田军确实预备夜袭,见警戒严密,无功而返。
上田城有真田军三千余,对秀忠的大军而言,仅是小菜一碟,但早在天正十三年
(1585),德川军就在上田城吃过苦头,心理上或也有些畏忌。
九月六日,秀忠离开小诸,抵达染屋平,与上田城相对峙。其时昌幸父子领着四五十
骑出城侦察(一说军中粮食不足,出城割稻),秀忠得知,令依田信守击以铁炮,昌幸
却悠然返城。却侦得了城外神奈川边的要害,布置伏兵在此,牧野军向此地行来,突然
被这伏兵袭击。
大久保忠邻、本多忠政军见牧野队交兵,合力相助,战斗方殷,有着优势兵力的
秀忠军乘势追击真田军至城际,却堕在昌幸术中,一瞬间城门大开,真田军杀了出来。
同时虚空藏山的树林里也忽然闹成一团,夹击起狼狈的秀忠军来。看敌人已然陷在混乱
中,真田昌幸便带着八十骑杀出,杀散秀忠军。
昌幸打着手鼓,得胜收兵,唱着“高砂”的曲调。榊原康政看了发怒,领着两千
兵来救牧野父子,然而在此之前,昌幸已经一路高唱“高砂”回城了。
这其间,德川秀忠军的朝仓宣政、太田吉正、镇目惟明、辻久正、户田重利、中山照守、御子神典膳七个人都甚勇武,后世赞为“上田七本枪”或“真田表七本枪”,然而他们违反军令,致遭败绩,当时均受谴责。又,七本枪之中,御子神典膳这个人,原是里见家臣,一刀流的高手,文禄二年(1593)因师父伊东一刀斋的推荐而出仕家康,就是在这上田城违反军令,被发交真田信幸看管。后来遇赦做了德川秀忠的剑术教师,俸禄二百石,改名换姓称为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
德川秀忠的旗本本多正信令下来,榊原康政收兵。正信愤怒于诸军的轻率出战,追究责任所在,大久保军的旗奉行杉浦总左卫门被迫切腹。而后责问牧野军,敢做敢当的牧野康成父子回答说:“家人出战,由于我等所下的命令。物头并无责任。”他的旗奉行贽扫部遂得免于自裁。
上田城
德川秀忠军进退两难,议论善后之策,户田一西建议强攻城池,本多正信却极力反对,最后决定
由仙石久、石川康长、诹访赖水留守上田附近,大军急指美浓,上田城留待以后再取。这已经是九月十日的事了。正信为怕真田军偷袭,坚持不由大路,要走小道。对于正信的决定,榊原康政大怒说:“真田是什么东西,真打过来,俺杀过去就是了”,负气独自走了大路。经由小路而来的秀忠军,十三日才抵达下诹访,就在同一天,家康已经兵入岐阜(家康九月十二日给大田原晴清及丹羽长重的书信上说“今月十二日兵抵岐阜”,但是《庆长记》记载着是十三日)。家康久待秀忠不至,终于挑起了决战。无论如何,秀忠是赶不及十五日的那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