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話(中日不同细微区别)

标签:
花花草草文化夏天蝉鸣杂谈 |
中国的蝉和日本的蝉,中国人对蝉的感觉和日本人对蝉的印象完全不同。
蝉主要是纬度较高的南方的生物,北方人对蝉总是比较生疏的。
据说明治维新时期欧洲人到了日本讯问日本人为什么日本的树木会鸣叫?
可见欧洲人对蝉字鸣叫是多么陌生!
在日本东京和大阪蝉子鸣叫的时期和生活息气都不一样。
4月里有春蝉(Haruzemi)、慢慢地“叽,唧唧”地叫。在西日本雄知了
“唧嗷,姬喔”地,成群结队地集团性鸣叫。
同時期分布在冲绳到八重山诸岛地岩崎草蝉开始在甘蔗林或巴茅草丛林
中开始鸣叫。
6月份里呢呢蝉(Niiniizemi)在全日本樱花树上鸣叫。
6月下旬蜩(Higurashi)Tanna japonensis在桧树,杉树上生息早晚在黯
淡时间高声鸣叫:“Kanakanakana...”。悲壮地歌唱在夏天的傍晚。
7月份盛夏许多刺客刺客伯兮(Tsukutsukuboushi:Meimuna opalifera)在桧
树上,在柿子树上,在柏树上鸣叫到日落西山。
后来在東日本平地森林生息、在西日本海拔较高的山地生存的鸣鸣蝉(Minminzemi)
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鸣唱开来。
北海道生息的蝦夷蝉(ezozemi)Tibicen japonicus,
東日本~九州山地生息的熊蝉同等的大型蝉。鳴声“唧唧”。
比熊蝉或蝦夷个头稍小,翅膀透明。在都市部公園等较多,下午日头向西的时间带里
鸣叫。“叽叽叽叽……”其声响无疑增加了夏日酷暑的热度。
熊蝉(Kumazemi) Cryptotympana fucialis:主要分布在西日本的平地,
20世紀後半向东日本扩展。可能是地球温暖的影響。在早上或雨后日光强烈的时
间带里发出“汪汪汪汪……”的大声嘹亮歌唱声。
中国各地方蝉很多::
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
鸣鸣蝉Oncotumpana maculicollis、草蝉、黑斑丽沫蝉、
斑蝉、 薄翅蝉、高砂熊蝉、 台湾骚蝉、 黑翅蝉、红背肿沫蝉、
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
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
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
交配的。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
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
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
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
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
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的确,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
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
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难怪乎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
“大自然的歌手”。
人们陶醉于蝉的鸣声,而却忘记了它的本性,你可知道,每当蝉落在树枝上
引吭高歌,一面用它的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时,各种口渴的蚂蚁、苍蝇、
甲虫等便闻声而至,都来吸吮树汁,蝉又飞到另一颗树上,再另开一口“泉眼”,
继续为它们提供饮料,这样如果一棵树上被蝉插上十几个洞,树汁将流尽而枯萎
死亡。可见蝉是树木的大害虫。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并不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根本
听不见,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
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为什么雄蝉会叫?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
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实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
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
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
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
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
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这就是蝉壳)才变成成虫。由此可见,
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但是很少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
黑暗地下度过,可说是太遗憾了。
酷夏的晚上,蝉在树上“吱吱”地叫着,如果这时你去攻击它,往往会有一股
似污水的液体从树叶丛中洒下来,那是蝉的尿。蝉的食物,主要是树的汁液。蝉的
嘴像一只硬管,它把嘴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营养和水分吸到体
内,用来延长寿命。当遇到攻击时,它便急促地把贮存在体内的废液排到体外,用
来减轻体重以便起飞,以及起到自卫的作用。蝉排泄与其他昆虫不一样,它的粪液
都贮存在直肠囊里,紧急时随时都能把屎尿排出体内。
蝉有两对膜质的翅膀,翅脉很硬,蝉休息时,翅膀总是覆盖在背上。蝉是很少
自由自在地飞翔,只有采食或受到骚扰时时候,才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趣的
是,蝉能一边用吸管吸汁,一边用乐器唱歌,饮食和唱歌互不妨碍,蝉的鸣叫能预
报天气,如果蝉很早就在树端高声歌唱起来,这就告诉人们“今天天气很热”。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很为后世人称道。
盛夏炎暑,蝉鸣能给人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那抑扬顿挫的蝉鸣声,
还往往会使人追忆儿时的情景。夏季,当一阵雷雨过后,在树根周围的地面
即可发现一些圆圆的洞穴,这就是蝉儿出土的地方,碰上好运气,还能抓到
没有蜕壳的蝉儿。
蝉属于同翅目蝉科,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中国仅有200种。它们在自然
界出现的时间前后不一。蟪蛄,体长约2厘米,全身黑褐色。蟪蛄是最早登台
的歌唱演员,鸣声尖而长,连续不断。
蚱蝉又叫知了、鸣蝉,有些地方叫大妈妈、妈唧妞。在这个小家族中个头
最大了。体长约4厘米,混身漆黑发亮,鸣声粗犷而洪亮,鸣声高亢响亮,像是
男高音。不过,它们的声音有点刺耳,每当中午时分,当群蝉齐鸣时,颇有扰人
休息之嫌。
鸣蝉个性孤僻,只在山区分布,叫声总是“呜呜呜……哇”的悲哀凄惨的声调,
好像是在哭泣。
伏了蝉到夏至时才登台歌唱,“伏了、伏了”地连声不停,伏天刚到,它便迫
不及待地告诉人们“伏了”。也许它是好意,提前告诉人们伏天就要结束了,请做
好气候变凉的准备。
寒蝉,体长约2.5厘米,头胸淡绿色,因它在深秋时节叫得欢,故又称秋蝉。
寒蝉入秋才开始鸣叫,它们的歌唱才是这场“蝉声系列音乐会”的压轴曲。不过它
们只是“滋滋滋”地一个音符,唱得太单调,其艺术水平实在不堪担负压轴的重任。
现代诗人源林烟写的数字诗《捕蝉》
一树蝉鸣两三声,
引来四五顽童攻。
六尺撵成七八步,
九丈翠柳十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