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精神的守望之书
——读吴佳骏散文集《院墙》
江少宾
《院墙》是青年作家吴佳骏的最新散文集,是一本关于乡村、关于乡村人物命运、关于生命体验的书。全书共分四辑,《乡情》、《乡韵》、《乡愁》和《异乡》,其中既状物描景,也叙事写人,读来自然、朴实、随意而又亲切。这是吴佳骏一以贯之的写作风格,他不浮华、不矫情、不虚饰,甚至很少动用修辞。在他的笔下,有的只是一个个在命运中沉浮的乡村人物,一段段苍凉而破败、辛酸而温暖的乡村记忆。年轻的吴佳骏似乎是在还原重庆的某一个乡村的局部,他试图以自己的散文努力,挖掘出乡村精神在当下的意义,他既不丑化乡村,也不美化人物,更无乌托邦似的高蹈的抒情。他以自己的真实和真诚,对乡村进行了一次集中书写。然而吴佳骏又远不是一个精神空虚的肤浅怀旧者,仅仅是想向读者贩卖一些廉价的情感记忆——和大多数偏僻乡村的少年一样,吴佳骏的少年岁月是孤独、伤感和疼痛的,在贫穷的乡村生活里,他不得不承受超负荷的农事的重担;在寻求个人命运的突破时,他一度在城市的深处茫然地游走,对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担忧……这段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已经构成了吴佳骏的生命原色,它使得这个已经脱离了孤独、伤感和疼痛的知识分子在回望并描写乡村、描写中国最底层的乡村人物的命运时,有了一种相亲相爱、血肉相连的大悲悯和大关怀。这种写作姿态和写作立场,在吴佳骏对人物命运的描摹时体现得最为明显:堂兄元庆、姐姐、小姑、父亲和母亲,乃至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水车……这些人物的命运原本微不足道,然而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在农耕文明的母体上彼此牵连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个体。吴佳骏以自己的一腔深情,以一种已经升华了的个人情感和乡村记忆,使得《院墙》获得了另外一层意义——它不再是一本唯美的、怀旧的乡村散文集,而是一本乡村精神的守望之书。
感谢吴佳骏,他用自己的素朴、真情和智慧,唤醒了我们的乡村记忆。他的《院墙》,使我们无法再忽视生老病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无法再忽视我们的精神之源——不再肥沃的乡土,满目创痍的苍茫大地。
(《院墙》,吴佳骏著,花城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