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果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8-07-19 01:47:4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饮食

健康

水果

催长素

农绍庄

大连市

新闻背景

  3月20日,广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中国食品网曝光了12种常吃的“毒”水果,涉及柑橘、荔枝、苹果、梨、葡萄、西瓜、香蕉、桃、桂圆、芒果、柿子以及大枣,“毒”水果多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水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心存疑问:大连的水果市场安全吗?毒水果会造成哪些危害?自己如何鉴别购买?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农绍庄教授。农绍庄教授说,目前我市在各大超市和各大贸易市场检测的水果还没有发现问题,但在小的或游散的水果市场仍存在不少问题。

  

  被曝光的12种常吃的“毒”水果主要涉及到两类问题,一类是应用化工原料为水果“美容”,使水果看起来更鲜艳,光滑,其中包括染色剂,固化剂等。最主要的危害是其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如铅、汞、砷等,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而且重金属是人体无法代谢出去的,只能长期不断累积,对肝、肾也会有损害。对应曝光名单:

  桃子:工业柠檬酸浸泡;芒果:生石灰捂黄;葡萄:放入乙烯变紫;大枣:用化学染料染色;桂圆:喷洒硫黄变艳;荔枝:硫酸浸泡护色;柑橘:工业石蜡抛光;苹果:催红素增色。

  第二类有“毒”物质就是应用生物方法对水果进行催熟,催长,让水果提早成熟或长得大,形状好看,其中包括催长素,膨大剂等。以此方法使水果内部发生变异,所以水果多出现空心,甜味和口感都要下降,营养也会流失。

  对应曝光名单:

  梨:催长素令其早熟;香蕉:用氨水催熟;西瓜:采用膨大剂催大;柿子:用酵母催熟。

  专家提示

  常规催熟方法不会危害人体

  目前,水果人工催熟、上食用蜡的做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农绍庄说,这的确是水果加工过程经常采用的常规方法,只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操作,采用国家标准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原料,对人体并不产生危害。

  对于大家关心的反季水果,农绍庄说,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种植的反季水果,对人体并没有危害。

  买来水果先用臭氧水浸泡

  市民们在选购水果的时候,特别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南方水果,最好到大型超市去购买。对于过季储存和销售的水果要特别小心,颜色不均匀、不正常、特殊鲜艳、泛白;外部过硬;闻起来有异味的水果最好不要轻易购买。

  建议在食用水果之前用臭氧水浸泡处理后再食用,可以很好地分解破坏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和其它有害成分。记者张琳

  采访专家农绍庄

  曾任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大连市“315”消费者维权专家,大连市食品安全应急专家,2003 2004年度与2004 2005年度大连市十大维权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