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三级指导(三)

(2009-03-20 10:21:43)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理教育
 心理咨询师三级指导(三)

第二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临床疾病分类

 

知识点:人格障碍(领会应用)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患者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患者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1.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分裂性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

4.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5.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6.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7.其他类型.如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焦虑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精神病性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问题(mental trouble)与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ance), 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Stress) 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边缘状态.

 

心理问题(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问题是指, 在时间性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理紊乱(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紊乱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

 

边缘状态(识记、领会、应用)

边缘状态是指这样一组临床相, 既无法纳入精神病学(含神经症)诊断标准, 又超越了临床心理学诊断范围, 只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 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抑或使用精神病学治疗方案。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 Preyer)。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识记)

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其四阶段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识记).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他主张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性本能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LiBido)集中投放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并以此为标准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理解)

1.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2.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2)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

3)处于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4)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要点:婴儿动作的发展(识记)

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婴儿早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早期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早期动作的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一)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2、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到主动,从而扩大了儿童的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主动交往的机会,为发展儿童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必要条件。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1、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