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指导(一)
(2009-03-20 10:14:2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理教育 |
1、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 Galton)。(识记)
2、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3、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4、Alfred Binet (1857 -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5、三种测验在心理门诊中的使用(领会)
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
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
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智力测验
二级评分 答对1分 答错0分,原始分转化为百分等级,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
比内-西蒙量表,使总数达到59个,成绩用智力年龄表示,建立了常模。并把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
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1960年,推蒙和梅里尔再度合作,将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项目合并成单一的量表,称L-M型。此次修订除对样本的代表性较1937年时更广泛外,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心理年龄(mental age,MA),比内是第一个年龄量表的创始人。
离差智商(识记、应用)
1.概念:韦克斯勒(D.Wechsler)在编制智力测验时,提出了此概念。离差智商是采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者偏离他本人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量数,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
2.计算方法:IQ=100+15(X-M)/S
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H. J. Eysenck)编制的,分儿童(7~15岁)和成人(16岁以上)两种类型
根据被试者在四个量表所获得的粗分,按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以分析被试者的个性特征。
90项症状清单(应用)
1.概述: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现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2.内容
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具体说明如下:
(1)没有:自觉无该项症状。
(2)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
(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
(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
该量表可测查10个范畴的内容,相应地分为10个因子,它们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有关睡眠和食欲等情况。
由本人或临床医生逐一查核,根据“现在”或“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进行5级评分。
由于本量表内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刻划病人自觉症状的特点。故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作为了解就诊者或来访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Zung编制于1965年。SDS共包含20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4级评分: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
待评定结束以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从量表结构的形式到具体评定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为50分。
E(内向-外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N(神经质):反映的是正常行为,并非指神经症。分数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分数低者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他们通常是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
P(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高分者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低分者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问世于1943年,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卫(S. R. Hathaway)和麦金利( J. C. Mckinley)合作编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