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下)

标签:
健康 |
分类: 腻娃碎碎念往期微信推送 |
本博文于2013-07-04腻娃碎碎念微信推送
昨天回家晚了,为了保证十一点前睡觉不敢让大脑太兴奋(写文章真的会很high),就没来得及发推送,今天补上。
留言没来得及全部回复,大致看了一下,晚睡强迫症患者不少呀。有个同学说明知晚睡不好但就是改不掉,问医生是怎么说服我的?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单纯被医生说服的,道理自己早就懂,但身体健康的时候多少有恃无恐,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吧。若不是出了问题,吃一堆药也不见好转,也下不了决心这样逼自己改变生活习惯。
所以看见另一条留言觉得很有意思,那位同学大致是质问我站在什么立场上劝所有人不要断食,凭什么要别人听我的,还说她自己觉得在合理安排下偶尔断食挺好的。
其实这位同学误会了,鄙人完全没有所谓“老子天下最懂,你们都要听我的”这种立场。如果要说立场,就是亲眼看过一些断食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并在书本上学到一些断食危害身体的原理,把自己所知的讲给可能有需要的人听罢了。至于信不信,做不做是读者自己的选择,跟我其实没有什么关系的呀。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可以把握尺度,有信心断食而不伤身,那就尽管去做好了,没人有兴趣强迫你吃东西呢。
就像一直有人劝我早睡早起,但我那时候就觉得自己晚睡晚起没问题,当耳边风或阳奉阴违。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说白了我睡不睡关人家一毛钱的事啊?后来身体不好了,想起当初那些忠告,后悔也没有用,只能尽量亡羊补牢。
人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只有不断地trial and error:尝试--犯错--吸取教训--改正,最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最怕的是不善总结和吸取教训,一直重复“尝试--犯错”这个行为模式,总是掉进同一类坑。这时候借鉴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不一定全信全采纳,但可以当做反思的镜子,也许能更快从坑里爬出来。
我自己算是比较没头脑凭热情往前冲那类人,这些年也反复掉过同一类坑。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终于能沉静一些,心态摆正一些,对不同于自己思维模式的声音不像以前那样本能排斥和抗拒,学会思考得更全面一些。这个过程其实不容易,但是成长必经的历程。
一直以来跟大家一起成长,总是忍不住想把自己学到的分享给你们,请就把我当成一个爱碎碎念的朋友好了。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可以参考,不同意见可以讨论,觉得不屑的就当耳边风好了。说到底在虚幻的网络相识是种缘分,但真实的人生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去创造的,对不对?
再罗嗦一句这几天很多人问我看的哪个中医,因为我只看过一次药吃了几天,暂时还没看到效果就不方便说了,如果以后效果好我再分享。如果急着要找医生的可以回复“好医生推荐”查看之前网友的分享(微信),祝大家都健康平安。
下面继续《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学习笔记,一起来涨涨姿势吧~~
6.食物选择多样化,但要控制量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出于求生的本能,对多样性和选择有着天然的渴望,植根于我们的DNA里。
其实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食物多样化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因为作为杂食动物我们需要不同食物提供的养分,综合起来才能把健康维持在最佳状态。但当选择多了,如果总量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摄入过多热量而导致发胖。
我以前是个自助餐和放题爱好者,因为能随心所欲吃那么多种东西,对选择障碍症患者来说真是个利好消息。早年吃自助餐真是拿命在拼,扶墙入扶墙出乃等闲之事,不过慢慢也觉得没啥意思了。本来可以一个套餐吃饱的,非要撑到自己快昏过去,对肠胃其实是很大的负担。
其实最理想的就是像日式便当那样,每种东西一点点,让人能吃到各种口味和丰富的营养素,刚好吃饱又不会过量,心理上也很满足。
我发现做饮食记录有个好处,多多少少为了拍照好看而摆上丰富的食物,小盘小碗一堆搭配,而且会更动脑筋想想明天应该吃什么。也许是年纪大了,觉得时间就该浪费在这些生活小事上,照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最值得花心思的。(我记录的只是自己的饮食,老公的饭是额外做的,这个好多人问特此说明一下)
Instagram上的盆友们都很关心我,经常提出一些意见,敦促我做得更好。不过我发现有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觉得某些食物有原罪,一点都不能吃。土豆淀粉多,鳗鱼脂肪高,鱿鱼胆固醇,香蕉太甜了,鸡翅有激素,青菜农药多。。。其实只要不是深加工食物,没有绝对的坏食物,上面说的每一样给身体带来的好处都远远大于坏处。轮流搭配着吃,再进行总量上的控制,才是合理的饮食方式。
7.乳钙抑制脂肪吸收?
这一点我觉得有点玄,之前没在别的地方看到过,有知情人欢迎讨论哈。
片中说实验发现奶制品中的乳钙能与食物中的脂肪分子结合,在小肠中形成人体无法吸收的类似皂类的物质,一起通过BB排出去。他们找了我大学时很喜欢的BLUR乐队贝斯手来做实验,有人记得那首经典的COFFEE AND TV吗?当年百听不厌啊!
这位英式摇滚贝斯手ALEX JAMES身兼交响乐指挥,又还是个热爱芝士的农场主,老外明星真穿越啊!奶制品通常被减肥者唾弃,为了给心爱的芝士正名,ALEX参加了这个有趣的实验。在饮食总热量和总脂肪相同的情况下,一周吃少乳制品的食物,一周吃多乳制品的食物,再把BB收集起来送去化验。
真是史上最冷艳高贵的翔,来自万人爱戴的摇滚明星,不远万里送到荷兰去分析。为毛是荷兰?莫非因为荷兰本身也是乳制品大国,同样热衷于为它正名?此处有点略乳制品协会植入的feel,但如果实验过程和结果可靠,植入也不是个坏事---至少对我这种乳制品爱好者来说。
总之呢忽略辛酸的收集和化验过程,结果是高乳制品饮食BB中比低乳制品饮食BB要多超过一倍的脂肪。
我敢打赌看到这里有人以为吃奶制品会把自身的脂肪多排出一倍,再加个“科学研究证实吃芝士能拉肥肉”这类激动人心的标题,营销大号转两下就变成热门微博了,然后一堆只看标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众就开始大啃芝士以为能把自己身上的肥肉直接拉出去了。Well,good luck!
先且不论这个实验的严谨度和公正性啦,这里要强调的是饮食结构中摄入总脂肪量相同,奶制品中的乳钙能阻碍一起吃下去的脂肪吸收,人自己身上长的还是牢牢在那里。而因为全脂制品中本身脂肪含量比较高,所以实验中强调吃的是low-fat:低脂牛奶、低脂酸奶、低脂芝士等等。
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的意义并在于不证明奶制品是所谓减肥食品,而是告诉大家适量摄入是有好处的,不要因为减肥就一刀切断。说到底还是那句,食物多样化,什么都吃一点什么不过量才好。
还有一个经过思考的留言,说自己不爱吃奶制品但又希望得到乳钙的好处,吃钙片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这个我确实不太懂不敢随便说,只是个人认为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素比人工合成的要好,有机会还是尽量吃一些。不爱喝牛奶的可以偶尔吃吃PIZZA,乳糖不耐症的可以喝酸奶,千变万化的食物多美妙呢!
8.靠运动能减肥吗?
所谓减肥七分吃三分练,光靠运动而不控制饮食是不行的,消耗永远赶不上摄入快呀。就算你累死累活打球、爬山、骑车一小时,所消耗的热量可能一块蛋糕or一个面包or两罐可乐就补回来了。但这不代表运动无用,那三分练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片中“内脏肥”大叔又来参加实验测试运动的效果,丫在跑步机上简直是慢慢散步,可见平时很少运动。这时研究人员又拿出洋气的仪器,可以从他的呼吸测到消耗的热量以及脂肪。90分钟的“散步”之后,测到他只消耗了等同169大卡的19克脂肪,吃两个生煎包就该补回来了吧?但运动的意义不只在于当下消耗的脂肪,而是在身体耗尽碳水化合物的储存之后,会加速代谢体内脂肪,约22小时内即使在睡眠中也持续消耗,达到49克脂肪之多!After-burn的力量是鼓舞人心的!
运动的好处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了,绳命真的在于运动呀!
9.养成易瘦体质的生活习惯
这其实跟我书里讲的every movement
counts的概念是一样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只要记得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消耗热量的,积少成多也会很可观。如果不能经常专门抽时间运动,尽量做到能站着就不坐着,能走路就不坐车。我在写这些推送的时候都站在特制的电脑桌前,边打字边时不时扭腰,能消耗一点算一点。(没见过这个桌子的可以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按钮看视频)
平时如果能爬楼梯就不坐电梯(最好是上楼,因为下楼容易伤膝盖),坐地铁或公车提前一站下车走路回家,从沙发上站起来边看电视边扭腰。。。只要改变这些小小的生活习惯,一天就能额外消耗200-300大卡的热量,坚持下来一年就能减去多达12公斤!
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基数越大,用这个方法效果就越明显。以前胖的时候不想运动也不太动得起来,减肥的头几年就靠饮食控制和少做多站多走多乱扭,减得很快。而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生活习惯就主要是维持身形了,要再瘦再紧就要开始运动,好在瘦下来以后运动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写完这篇我又要出去遛狗了,这几天高温烈日怕中暑没敢骑车,晚上稍微凉快点抓紧时间走走去。希望各位亲就算是躺着看这篇推送,看完之后也能起来扭两下哦~~~
我在instagram上用照片记录每日健康饮食和生活片段,感兴趣的可以搜索ninishare28加起来哦^^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腻娃碎碎念”